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化笔记
中华文化笔记31,理学的思想脉络(之三)

中华文化笔记31,理学的思想脉络(之三)

作者: fox3696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7:59 被阅读0次

    四、集大成者朱熹

    理学之集大成者为程颢的四传弟子朱熹,朱熹将儒家发展到极致的顶峰。朱熹在周敦颐的世界观基础上,改认为太极是宇宙本源,就合乎了《易经》“太极生两仪”儒家自己的说法。如此,本出于《周易》的儒家道家,终于在朱熹这里实现了最终的归一。

    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源

    他用无极修饰太极,曰“无极而太极”,“不言无极,则太极同于一物,而不足为万化之根;不言太极,则无极沦于空寂,而不能为万化之根”,认为太极是若有若无,非有非无,有和无的辩证统一。这种认识和佛家禅宗对空有的调和以及老子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认识都有相似而不同,强调本体的实有性,而于两者划了界线。

    接着,朱熹用二程所创造的“天理”来解释太极,认为“太极只是一个理字”。这样朱熹就将周敦颐、二程之理学给贯通了,所谓“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无声无臭的天理就在万物之中。

    最后朱熹进一步继承周敦颐的本体论,认为太极孕育阴阳,阴阳孕育五行,五行孕育万物,层次虽异却一理贯通。而太极则是包含了宇宙全部信息的全息胚胎,无所不在,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混沌不分,点滴是全体,全部又只是一个点,充分吸收了二程对华严宗世界观的改造。天理显现于人间,则表现为三纲五常的妙用,又因为每个人阴阳五行之气的厚薄而有层次的差距。所以朱熹认为要不断的“存天理,灭人欲,格物穷理”,就可以下学而上达,不肖变为圣贤。

    朱熹用毕生之力作《四书集注》,阐述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以图实现儒家用王道代替霸道的政治理想。朱熹以传承圣人之道自任,决心“引君当道”,通过正君心来正天下,达到内圣外王,所谓“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而统治者只有通过居静以修身,存天理灭人欲,格物穷理的方法,才能做好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之在道德上内圣,实践上外王。本是朱熹对统治者的要求,却被后世统治者拿来愚弄百姓,惜哉。

    理学所主张的灭“人欲”,是指去掉心中非分的贪欲,与“天理”相对,却往往被人误解  

    纵观理学的发展,在世界观方面,由周敦颐的“无极”,到张载的“太虚一气”,到二程的“天理”,大成于朱熹的“无极”就是“太极”就是“天理”;在社会观方面,由周敦颐的“中正仁义、寡欲主静”,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到二程的寡欲“损人欲以复天理”,大成于朱熹的“居静以修身,存天理灭人欲,格物穷理”。朱熹确为理学之巅峰,儒学之巅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文化笔记31,理学的思想脉络(之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av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