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10/804feb8757a6d78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10/1fee906c83e60bb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10/8e584e229844e0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10/52cf687effb798f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66510/608be0ee255741c0.jpeg)
一把靠在老家屋檐旮旯里的旧锄头,好长时间没有用武之地了,它的木头柄被主人长期捏在手里,已经磨得油光水亮的。即使放在墙边,也能感觉到主人握过的痕迹。
这把锄头时刻等待着主人把它扛在肩上,穿过门前满是荷叶和菱角菜的水塘,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土路,跨过一道道沟沟坎坎,到两公里之外的公路旁边的棉花地里去锄草。
老旧的锄头似乎被主人遗忘了,主人把它随便靠在屋檐下的墙边一个非常显眼的角落。一天两天,锄头总是想主人为什么不亲近它,把它摞在屋檐下的走廊里。
也难怪,这把锄头是上世纪大集体时代从公社供销社买来的,现如今已经分田单干六七年了。它的锄刃已经上锈,并且还留下了一个豁口。
这个豁口证明这锄头已经有一把年纪了,就像村里那些不中用的老人,只能每天靠在墙跟晒太阳,两只手拢在袖笼里取暖。他们对着天空中的暖阳眯缝着眼睛,不知道是在打瞌睡,还是在回忆昔日那些值得炫耀的时光。
当然这把老旧的锄头除了怀旧之外,也还临时为这家主人服务。比方说雨天过天晴,门前的场院上的稀泥被过路的行人,还有水牛和猪践踏得不成样子。
这家男主人就拿它来平平泥泞的地面。把上面的水滤干,那些刚平过的稀泥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把个水乡农村衬托得好有生机。
有时,这家女主人要做荷叶馒头了,就拿它到门前的水塘里去勾那些亭亭的荷叶,然后铺在蒸笼底下,把做好的馒头放在上面盖好,随着灶里的柴草噼噼剥剥地燃烧,蒸笼上面就有接连不断水蒸气不断往上涌。
一会儿,荷叶馒头蒸熟了,一阵含有小麦和苏打以及荷叶混杂在一起的香味,飘出门外。在外面捡粪的小儿子闻到了这样的香味,再也无心捡粪了,立马回来品尝一口荷叶馒头。
锄头被临时征用后,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锄头就又靠在那里,期待下次再次为这家人效力。
由于锄头所在的地理位置优越,能将屋里屋外琐屑的事情尽收眼底。
它每天早上看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土鸡,从鸡笼里一窝蜂地挤出来,把鸡笼里的一些黑色的鸡屎也顺便刨出来,刨得满地都是。
有一只花冠大母鸡从鸡笼里一跃而下后,就拉一泡稀稀的堂鸡屎,那鸡屎就像标枪一样,“叭”地一声从鸡屁股射出去,随即落在地上,形成一个紫色的大水泡,还散发出一丝酸酸的臭味。
主人家的小儿子见状,迅速从灶门口抓了一把灶灰,仔细盖在那泡堂鸡屎上。然后“呵喜”一声,将这群鸡全部赶出门外,谨防它们将鸡屎拉得到处都是。
随后孩子秉承了这个家庭勤劳的习惯,开始打扫堂屋,主要是将鸡屎扫干净后,倒在门外有灰堂里,这些鸡屎又成为了不花钱买来的农家肥。
被赶到门外的这些土鸡很有规则地分布在这家农户的场院的角角落落,它们到处寻觅虫子吃,有几只大胆的的鸡则跑到后面的堤坡上找吃食。
门外一只小鸡忽然发现了柴草堆附近的地上,有一只乌黑的蚯蚓在爬行。于是这只小鸡飞快跑过去,用它灵巧的小喙很快地撮起来,怎奈这条蚯蚓太大了,从小鸡嘴里滑落在地上,又在地上跳腾了几下。
其他的鸡见状,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一拥上去,把那只可怜的蚯蚓围在当中,你去撮几下,我去撮几下,直到把那只蚯蚓分食完毕才算罢休。
主人家的那只小花猫也不闲着,先是跑到正在扫地的小主人脚下,用它那可爱的脑袋蹭了蹭他的裤脚,小主人就将它抱起来,一只手托住小花猫,一只手亲昵从它的脑袋抚摸到尾巴,于是小花猫嘴里就发出温柔的“呼噜”声。
一会儿,小主人将小花猫放在地上。小花猫就飞快地朝门外跑去,把一群正在觅食的小鸡吓得四散奔逃。
小花猫并没有攻击那群小鸡,而是朝靠近水塘边的杨树跑去,一忽儿就爬上去,然后稳稳地坐在树杈上,看水中一群鱼儿在树下悠闲地游来游去,领头的那条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高兴地与路人打一个招呼。
这时,乳白色的炊烟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爬出来,笼罩着整个村庄,村庄就成了童话故事中的城堡。不知是哪家的母牛在寻找它的牛犊,发出“哞哞”的叫声,在小村的上空显得格外悦耳。
还有那些甩着尾巴的肉猪哼哼唧唧地从屋外跑进来,要求它们的主人给它们食吃,不然,它就望着女主人吼来吼去,吵得一家人不得安宁。
然后各家各户的女主人从厨房铁锅旁边的一口大潲水缸里,用水瓢舀了煮熟的菱角菜放在一只小桶里,动作麻利地倒在猪槽里,再倒进一瓢糠,用一根木棍将糠和猪食拌匀。猪们就将头埋在猪槽里美美地享受着女主人提供的营养餐。
做完了这些,一家老小就开始吃早餐,然后上学的上学,出工的出工,守屋的守屋。一天就开始正常运转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