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点击“收听音频”来听这本书的语音分享!
“生存式教育”,还是“发展式教育”?
你对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多年来 ,我们访问过数千对父母 。当问到他们最看重什么时 ,有两类目标总是排在前面 :成为合格的父母 ;希望孩子拥有无限发展的能力 。作为父母,我们也对自己的家庭有同样的期望。在我们平静、清醒之时,确实思考过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心智,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各方面开发潜能。
你很可能希望他们快乐 、独立并获得成功 ,希望他们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过上有意义 、有目标的充实生活 。现在想一想 ,你有多少时间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 ?
然而我们实际上不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父母”,去每时每刻都在帮助孩子成长,记住:那些让你奋力挣扎的 “生存 ”时刻正是你教孩子获得发展能力的好机会。想一项某个经常让你很难熬的场景,比如三分之一之内孩子们第三次打起来了。
孩子们打架时把他们分开并没有错 ,这是很好的“生存式教育 ”技巧 ,在某些情况下也许还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制止冲突和争吵 ,还应该把这一经历转化为发展孩子们的大脑 、人际交往技巧和个性的体验 。
将 “生存式教育 ”与 “发展式教育 ”相结合的可贵之处在于 ,你不需要专门花时间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你可以利用一切亲子共享的互动时刻 ,不论是紧张 、愤怒的时刻 ,还是不可思议的 、温暖的时刻 ,让孩子变成你期望中的有责任感 、关心他人 、有能力的人 。
作为父母 ,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是我们的天职 ,但其实根本做不到 。事实上 ,正是这些艰难的经历促使他们成长并认识这个世界 。与其极力庇护他们免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 ,不如帮助他们将这些经验整合进对世界的理解之中 ,并从中有所收获 。
孩子如何理解他们年轻的生命 ,不仅取决于发生的事情 ,还取决于父母 、老师对这些事情如何反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他们的大脑可以说是父母大脑的 “镜像 ” 。换句话说 ,父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停滞和衰退 ,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 。整合和培育你自己的大脑 ,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最满含爱意和最慷慨的礼物。
全方位了解儿童思维的发展方式:帮助孩子整合大脑
父母一般都对孩子的身体了如指掌,但即使最有爱心、有知识的父母也往往缺乏儿童大脑方面的常识,这难道不奇怪吗?事实上,大脑几乎决定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会做什么?
复述故事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让他非常伤心的事情,比如从自行车上摔下来,小狗死掉了,自己东西被搞坏了等等,然而面对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帮助孩子复述“故事”:通过让马可复述故事 ,玛丽帮助他了解了发生的事情 ,并处理了自己的情绪。玛丽知道 ,帮助儿童的大脑处理可怕的经历很重要 ,所以她帮助儿子一遍遍地复述故事 。
整合大脑
大脑有多重人格 ——有理性 ,有非理性。有深思熟虑 ,也有本能反应 。难怪我们在不同的时候表现得甚至不像同一个人 !让大脑良好运行的关键就是让各个部分协同运作,也就是整合。整合很简单 ,就是连接不同的 “零件 ”使之成为一个运转良好的 “机器 ” 。
孩子的大脑在没有整合的时候表现非常明显的:情绪让他们不堪重负、困惑、混乱、暴躁不安、不能处理手头的情况、崩溃甚至攻击他人。
我们要帮助孩子整合大脑 ,这样他们就可以协调发挥大脑的功能。大脑的功能。例如,如果孩子大脑横向整合得很好,左脑就可以和右脑协调运作——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感;如果纵向整合得很好,上层大脑就可以和下层大脑协调运作——上层大脑三思而行,下层大脑则与冲动、直觉和求生本能有关。
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撼动了神经科学的基础 :大脑是 “柔软的 ” ,或者说是 “可塑造的 ” ,这意味着大脑的生理变化贯穿人的一生 ,而不仅仅只在儿童阶段。
那么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呢 ?体验 。甚至到了老年,体验也仍然在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 。每经历一次体验,一些脑细胞也就是神经元,会被激活。大脑中有上千亿个神经元,都一个都与其他上万个神经元相链接。
不同神经元组成的不同回路决定了我们的思考和生活方式,现在孩子的到哪哦正在不断地“布线”和“重新布线”,你给孩子的体验经过漫长的过程,最终形成孩子的大脑结构。
基因对人的外在形象气质有重要影响 。但是发展心理学多个领域的研究结果都表明 ,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 ,包括听的音乐 、爱的人 、读的书 、接受的训练 、感受的情绪 ,都深深地影响了大脑的发展 。
如果父母经常与孩子讨论他们的经历 ,孩子对这些经历就能够记得更清楚 ,也会具备更高的情商。
对于害羞的孩子 ,如果父母支持并鼓励他们去探索世界 ,就会培养孩子的勇气 ,改善他们压抑情感的行为 。反之 ,过度保护或者不顾孩子的感受强行将其推入焦虑的情境之中 ,并且不给予支持 ,往往会令孩子依旧害羞 。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经历 ,可以直接塑造孩子正在生长的大脑。比如 ,连续几个小时盯着屏幕玩电子游戏 、看电视 、发短信 ,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给大脑布线 ;教育活动 、体育运动 、音乐等艺术形式则以另一种方式给大脑布线 ;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 ,参与人际关系 ,尤其是面对面的互动 ,又是另外一种布线方式 。
布线和重新布线的过程 ,就是整合的过程 :即让孩子的体验创造大脑各个部分间的联结 。当各部分协调运作 ,它们就会创建并加固彼此间的整合纤维 。整合之后的大脑功能远比整合之前多得多,左脑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刚刚开始发育 ,让他能用一种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来看待那次事故 。
左脑在孩子两岁的时候刚刚开始发育 ,让他能用一种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来看待那次事故 ,事实上在25岁之前人的大脑都不能算发育成熟的。
如果没有母亲帮助他讲述并理解这个事故 ,马可的恐惧就会遗留下来 ,将来以别的形式浮出水面 。相反 ,通过和马可讲述故事 ,玛丽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事实细节和他的情绪两个方面 ,让他同时使用左右脑 ,加强了它们的联结。
我们必须等待孩子的大脑慢慢发育 。不管孩子在学龄前是多么聪明 ,他都不会拥有10岁孩子的大脑 ,而且几年之内都不会。我们也不想让你和孩子筋疲力尽地疯狂尝试给每一次经历都赋予重要性和意义 ,而仅仅是希望你陪伴孩子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整合大脑 。
混乱与刻板
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在整合状态下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一个人整合的很好,他就会心理健康、生活幸福。心理健康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让自己有能力保持在一条“幸福之河”的中央。
所以一个极端是混乱。完全失去控制;另一个极端时刻板,有太多的控制,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临挑战 ,就是因为孩子不在水流中 ,要么太混乱 ,要么太刻板。
改善孩子的情绪:整合左右脑
左脑和右脑
左脑热爱并渴求秩序,是逻辑的、求实的、语言的和线性的。而右脑是全面的、非语言的,它发送并接收信号,使我们实现沟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尤其是3岁以前 ,右脑占据主导地位 。他们完全没有掌握逻辑和文字来表达感受的能力,完全活在当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蹲在人行道上看小甲虫爬行。
逻辑 、责任,还有时间观念,对他们来说还不存在 。但是当一个孩子开始不停地问 “为什么 ”时 ,你就知道他的左脑开始起作用了 ,因为左脑想知道世间万物线性的因果关系 ,并用语言把逻辑表达出来 。
联结左右脑
不是只有情绪泛滥会造成问题,忽视和否认情感会导致感情荒芜,同情绪泛滥一样会造成一些问题。
拒绝情感不是我们太过依赖左脑的唯一危险 ,我们也可能变得太过刻板 ,缺乏对不同观点的辨别力 ,缺乏结合背景来理解事件的能力 (这是右脑的特长 ) 。
整合我们自己
当你初为人父或初为人母时 ,有没有被右脑支配过 ?你是不是经常被卷入情绪的洪流中 ,让孩子被你自己的混乱和恐惧淹没 ?或者,你倾向于住在左脑情感荒漠之中,结果你的反应刻板,无法解读和回应孩子的情绪。
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进行情绪联结 ——右脑对右脑 ,甚至帮他复述他的故事 ,谨记 :联结第一 ,解决第二 。那么怎么才能促进孩子大脑的横向整合呢?
全脑教养第1法 聆听与关注:认清情绪
一天晚上,蒂娜7岁的儿子刚回房睡觉就又出现在客厅,说自己睡不着。他烦躁地说:我要疯了,你从来没有在睡前给我晚安吻!蒂娜对这个非同寻常的情绪爆发感到惊讶,回应说:我不知道你想让我这么做呀!
儿子的回应是一连串连珠炮似的抱怨:你从来都没有对我好过!我要疯了!离我的生日还有十几个月呢,而且我讨厌做家庭作业。
这段话听起来完全没有逻辑,她运用了联结和引导策略,她把儿子拉倒身边,抚摸他的后背,用一种安慰的声调说:“有时候真的很难受?对不对?但你知道我永远不会忽略你的,你一直在我心里,你要明白你对我是独一无二的。”
她用右脑听儿子讲话并安慰他 ,结果不到五分钟儿子就回去睡觉了 。反过来 ,如果她运用左脑的逻辑和规则 ,严厉地训斥儿子 ,他们两个就都会更加不安 ,而儿子平静下来回去睡觉的时间也将远远超过五分钟 。
当孩子烦躁的时候 ,逻辑往往不起作用 ,除非我们回应了他右脑的情感需求 。蒂娜的做法叫作 “聆听与关注 ” ,它首先让孩子 “感到被理解 ” ,然后再去尝试理智地解决问题。
第一步:同右脑联结
在与孩子的交谈中,承认他的感情,从而激发其右脑开始运转。她还使用非语言信号,比如身体接触、感同身受的面部表情、关爱的语气和不带偏见的倾听。蒂娜用自己右脑和儿子的右脑联结和沟通。
第二步:引导至左脑
在回应孩子的又闹之后,蒂娜开始转向左脑。她合理地解释,努力地做到公平,并承诺当儿子睡觉的时候给他留一张纸条,和他一起筹划下一个生日,并且想办法让家庭作业更加有趣。一旦与儿子右对右地联结上 , “左对左联结 ”和理性地处理问题就变得容易得多。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聆听和关注”并非永远有用,有时候孩子只是度过一个不会再重现的情绪点,这时候你要等孩子状态更加整合之后在和她讨论情感和行为。
不能仅仅因为孩子的左脑还不起作用 ,就把尊重和行为规范掷出窗外 。例如 ,任何在家里不恰当的行为 ——举止不敬 、伤害他人 、乱摔东西 ——在孩子情绪高涨的时候仍然应该禁止 。你应当制止孩子的破坏行为 ,把他拉到一边 ,然后再开始进行聆听和关注。
最好在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讨论其不当行为及后果 ,因为孩子情绪爆发的时候并非吸取经验教训的最佳时机。孩子在用左脑工作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信息,这时候立规矩更加有效。
全脑教养第2法 经历分享:安抚情绪
当另孩子悲伤的事情发生时 ,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左脑运转起来 ,让孩子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提高大脑整合水平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帮他复述带来恐惧或痛苦的经历 。
9岁的贝拉上厕所冲水的时候马桶坏了,水涌的满地都是。贝拉不愿意冲洗马桶。爸爸才用了“经历分享”的方法,他陪女儿坐下来,复述这件事:道格让她尽可能详细地讲述这件事 ,而且帮助她补充细节 ,包括贝拉心里对冲马桶挥之不去的恐惧 。复述几次这个故事之后 ,贝拉的恐惧逐渐减少了 ,最后终于消失了 。
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出经历,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决定,让他们决定什么时候说,怎么说。同样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开个头,请他们来补充细节;如果他们实在没兴趣,可以以后再谈。
比起坐下来面对面地请孩子分享心情 ,一边干别的事情一边跟孩子谈话效果会更好,比如在搭积木 、玩卡片或者骑车的时候 ,孩子更愿意分享和讨论 。如果孩子不想讨论的话 ,还可以采取其他办法 ,比如让他把这件事画出来或者写下来。
孩子需要的 ,往往是理清事情经过 ,尤其是在他们体验了强烈的情感时 ,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运用左脑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
为什么要必须要让孩子把发生的事情表述出来呢?因为研究表明,仅仅是给真实的感受指定一个名字或者贴一个标签,就可以让右脑中“情绪通路”的活动平静下来。这对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都很重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中的事件。
经历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让我们在失控的时候重新掌控局面 。帮助孩子说出他们的痛苦和恐惧 ,就是在帮助他们抚平这些负面情绪。
第3章 教会孩子自我控制:整合上下脑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明亮的位于二楼的书房或图书室 ,四面和天花板装满了窗户和天窗 ,视野更加清晰 。在此发生的是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 ,比如思考 、想象和规划。
父母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建立并加固联结上下两部分大脑的虚拟阶梯 ,从而让这两部分大脑像一个整体一样运作 。
未完工的上层大脑
下层大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 ,而上层大脑要到一个人二十几岁时才能够完全发育成熟。在孩子几岁的时候 ,上层大脑一直在大规模施工 ,然后在十几岁到成年初期 ,还要经历一次大规模的改建。
当孩子生气无理取闹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安慰他和转移他的注意力 。你可以抱他去另外一个房间给他看点其他有意思的东西 ,或者做点傻里傻气或疯疯癫癫的事情活跃气氛。
另外当孩子开始学习骑车、溜冰等让人恐惧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一方面可以承认并讨论自己的恐惧,甚至可以用奖励来激励孩子克服恐惧。
发脾气也分层次
弄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即怒火从何而来 ) ,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 。
上层怒火:上层怒火是一个孩子决定发脾气 。
他有意识地选择行动 ,按下按钮开始恐吓你 ,直到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比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在商场里大喊“我现在就要公主拖鞋!”,他是有目的的发火,这时候只有一种回应方式:不和“恐怖分子”谈判。
对于上层怒火,最好的回应方式是冷静地解释 : “我知道你非常喜欢那双拖鞋 ,但是我不喜欢你这种做法 。如果你现在不停止发飙 ,你就得不到拖鞋 ,而且我要取消今天下午的活动 ,因为你让我觉得你不能控制自己 。 ”然后 ,重要的是 ,如果孩子仍不收敛 ,你就要说到做到 。通过设置严格的界限 ,你让女儿看到了她的不恰当行为的后果。
只要你拒绝对孩子的上层怒火让步 ,不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段 ,你都将看到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 。
因为上层怒火是蓄意的 ,当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仅没什么效果 ,而且还很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 ,他就会停止使用这种策略 。
下层怒火:下层怒火则完全不同 。
此时 ,孩子变得心烦意乱 ,以至于根本无法使用上层大脑。比如当你把水倒在孩子头上给他洗头时,他会非常生气。对待抛出上层怒火的孩子 ,父母需要快速设立牢固的边界 ;而对待下层怒火 ,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 。
通常爱抚和舒缓的语调就能做到,你就要紧紧地抱住他 ,心平气和地说服他 ,将他拉离当时的情境 。当他还处在下层怒火之中的时候 ,他根本无法处理任何信息 。而理性的谈话需要运转正常的上层大脑来聆听和吸收信息。然后,一旦上层大脑重新介入,你就可以开始使用逻辑和理性来解决问题了。
整合我们自己
养育的危机也是帮助孩子成长和整合大脑的契机 。你可以利用自己失去失控的时刻,为孩子做出自我调节的示范。当你自己被下层怒火攻占的时候,跳出当时的情境 ,让自己平静下来。
一旦你觉得你平静了下来并且可以控制自己了 ,马上和孩子重新建立联结。
全脑教养第3法 动脑莫动气:唤起上层上脑
当孩子遇到心烦事情的时候,我们先通过右脑联结他的右脑,当他更能控制自己 、变得更加容易接纳信息的时候 ,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
全脑教养第4法 越用越灵光:锻炼上层大脑
上层大脑就像肌肉 ,经常使用就会越来越强壮 ,表现越来越好。对父母来说,一个很大的诱惑就是替孩子做决定,这样他们会始终做正确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练习自己做决定 。做决定需要所谓的执行能力 ,即上层大脑权衡不同的选择 ,考虑几个互相冲突的方案以及这些选择的后果。
对于很小的孩子 ,你可以简单地问 : “你今天想穿蓝色的鞋子还是白色的鞋子 ?等孩子再大一点,你可以让他们再做决定的时候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他们呈现一些真正有挑战性的困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在他们处理棘手问题的时候给予奖励是个很好的办法。
对孩子来说控制身体和情绪也很重要,一些比较好的技巧有:教他们深呼吸,或者数到10;帮助他们表达感受;允许他们使劲跺脚或者捶枕头。
促进孩子自我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问问题 ,让他们看到表象之下的实质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什么使你用这样的感觉?
当你的孩子到了能写字 (或画画 )的时候 ,你可以给他一个日记本 ,鼓励他每天写点或者画点什么。这件仪式性的事情可以提升他关注并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对于更小的孩子可以让他用画画来讲故事。你的孩子越多地思考内心发生的一切,他就月具备理解并回应自己的内心和周围世界的能力。
共情力
共情力是上册大脑的一个重要功能,问几个简单的问题,鼓励孩子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就是在建立孩子的共情力。在餐馆里你可以问:“你觉得那个婴儿为什么哭呢?”,当你们一起看书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梅琳达的朋友搬走了,你觉得她现在是什么感觉?”
道德感
大脑整合很好后,会指向一个终极目标:强烈的道德感。一种锻炼孩子上层大脑的方法是提供虚拟情境 。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游戏 :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闯红灯么 ?如果有一个不良少年在学校里欺负同学 ,而当时周围没有大人 ,你会怎么做 ?关键是要激发孩子思考该如何行动 ,思考他们的决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你教育他们要诚实 、慷慨 、善良和尊重他人的时候 ,确保他们看到你也在身体力行地以这样的价值观生活 。
全脑教养第5法 运动改造大脑:让脑子活起来
研究表明 ,身体的动作会直接影响大脑中的化学物质的分泌。因此当孩子丧失了与上册大脑的接触时,一种帮助他恢复平衡的有效方式就是让他的身体动起来。研究表明 ,当我们改变了身体状态 (比如通过运动或者放松 )的时候 ,就改变了情绪状态。
跑步、汽车、跳远、捉迷藏都是让孩子动起来的办法,让孩子获得某方面的平衡和控制。
第4章 给孩子建立完整的心理拼图:整合记忆
过去的体验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影响,影响我们对现在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东西的理解。因此 ,从本质上说 ,记忆就是过去影响现在的方式 。换句话说 ,每一种新的体验都会导致某一类神经元 “开火 ” ,并与其他同时 “开火 ”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 。
在你追溯一段记忆的同时 ,你也改变了这段记忆 。你回忆起的东西可能跟真实发生的事情非常接近 ,但每一段回忆都有改编的成分 ,有时甚至与真相大相径庭。
不论你如何坚信自己记得很清楚 ,记忆都是扭曲的 ,只是这种扭曲有时轻微 、有时显著而已。所以在孩子回忆今天的经历的时刻你需要弄清楚真相是不是这样。
那些让你不假思索做一件事的记忆叫做内隐记忆,当我们努力回忆一些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外显记忆。在孩子他的成长过程中 ,点火机制还会启动更多复杂的行为 。数年之后 ,如果一位钢琴老师经常批评他的表演 ,他就会创建出他 “不喜欢钢琴 ”甚至是 “没有音乐细胞 ”的心理模式 。
内隐记忆本质上是一种保障我们的安全 、让我们远离危险的进化机制 。内隐记忆的问题在于 ,尤其是当这段记忆来源于一个痛苦或消极的体验时 ,当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时 ,它就会成为一颗地雷,以一种严重的甚至是打击性的方式限制我。
所以为了帮孩子更好的应对负面的内隐记忆,我们需要将孩子的内隐记忆显化。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地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 “忘掉 ” ,但孩子真正需要的 ,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将痛苦的体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
如果我们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空间 ,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回想遇到的让他们备感压力的事件 ,内隐记忆就会保持分散的形式 ,从而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的经历。
当然不仅只有孩子有内隐记忆,我们也有。孩子在非常小的时候就能捕捉到我们的恐惧 、悲痛 、不满等感受 ,即使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感受 。当父母情绪不佳时 ,孩子也很难保持平静和快乐。
所以当你感觉到无助 、沮丧或反应过度时 ,看看那些感受的背后是什么 ,探索它们是否与过去的事件有关。把过去的经验带到今天,将他们融入你的整个生命历程,当你可以做到这一点时,你就能自由的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父母。
全脑教养第6法 思维遥控器:重演记忆
促进记忆整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讲故事。但有时候孩子还没准备好重演过去痛苦的记忆,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假装拥有一个遥控器,可以自由的控制你们谈话的内容和进度,遇到不想谈论的可以先暂停。
“我要你想象自己拿着一个遥控器 ,当我讲到你不愿意回想的部分时 ,你就说 ‘暂停 ’ ,我就会停下来 ,然后我们把这个部分快进过去 。可以吗 ?”
一旦教会他们使用思维遥控器来控制大脑中的DV D播放器 ,复述的过程就会变得没那么可怕 ,因为这赋予他们控制力 ,从而能够以自己的节奏来参与互动。
全脑教养第7法 提问和鼓励:加深记忆
鼓励孩子去记忆的方法有有很多,其中一种最自然的方法就是问问题来引导他们。如果孩子还小 ,就问他们简单的事情 ,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当天的各种细节上来 。“你今天去凯丽家了吗 ? ” “我们在那儿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 ”像这样叙述基本的事实 ,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记忆 ,从而为他今后处理更多重要的记忆作好准备 。
当孩子再大一些,你可以问问他们跟某个朋友或老师之间的矛盾 、他们参加的聚会或昨晚彩排的细节 。还可以鼓励他们写日记 。不可避免的是你会遇到孩子不愿意说的情况,这时候需要你挖掘孩子生活丰富细节的时候就得有点创造性。
有一个对付低年级小孩的技巧 ,就是在放学接他们回家的时候玩一个猜谜游戏 ,比如 : “告诉我两件今天发生了的事 ,再说一件没发生过的事 ,我来猜猜哪两件是真的。”由于他们每天都要回忆两件学校中的事情 ,这个游戏不仅能让你打开孩子的生活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养成回顾和思考当天事件的习惯 。
如果你想让孩子更多的回想一些特别的事情,可以翻看以前的照片和视频。一个帮助他们回忆得更深入的办法就是和它们一起设计“回忆纪念册”当女儿第一次露营归来时 ,你可以把她寄回家的信件 、纪念品和她拍的照片收集起来 ,跟她一起制作一本回忆纪念册 。她可以在页面空白处写一些小故事和笔记 ,比如 “这是我的小屋 ”或 “这是剃须膏大战后的景象 ” 。
第5章 让孩子更具有专注力:整合自我
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她整合自我的不同部分 ,让她识别出自己觉知之轮上不同的外围面向 ,她就不会再将某一特定时刻的特定感觉定义为自己的特质了。
全脑教养第8法 浮云原理:教孩子了解真实的内心感受。
让孩子知道感觉是暂时了,比如因为小哥哥抢你玩具你讨厌他,但你还记得昨天你们一起很开心吗?
全脑教养第9法 情绪调色板:教孩子正确理解内心感受
引导孩子意识到他们都有哪些外围面向的最好办法之一 ,就是帮助他们学习 “审查 ”所有正在影响他们的感觉 、意象 、情绪和念头 。
第6章 培养孩子的人际技巧:整合自我与他人
这是父母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关爱和体谅他人 ,这样才能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但是请不要忘了 ,他们还是孩子 ,我们不能奢望一个 7岁的孩子像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那样行动 ,但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为坚强 、宽容 、谦恭 、有爱心的人 ,相信孩子的成长过程 ,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期望需要时间来实现非常重要 。
不过我们仍然能够引导他们 ,为他们成长为孩童 、少年 ,并最终成长为能够完全参与人际关系 、顾及别人的感受的成人作好准备 。
大脑是一个社会有机体 ,是为关系而生的。幸福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将个人的注意力和热情投入到他人的利益之中 ,而非仅仅关注与他人无关的个体利益 。不过记住要提醒孩子保持他们独立个性的重要性,不能为了融入某个圈子而失去了自我。
除了为孩子示范良好的人际关系 ,父母还应该让他们练习与他人合作 ,从而有能力成为 “我们 ”的一部分。研究人类个性的研究者们告诉我们 ,害羞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遗传给孩子的 ,它实际上是一个人一出生就带有的核心个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害羞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事实上 ,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害羞 ,将直接影响孩子如何对待自己的这部分个性 ,也决定了孩子未来害羞的程度。
父母在于孩子互动的时候,最好能辨别出他们是处于反射式状态还是接纳状态。比如孩子在公园玩秋千尖叫着说不想走的时候,他处在反射状态,需要等待她处于接纳状态时候找她沟通。通常在反射状态下非语言沟通要有效得多。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如果父母能够持续 、稳定地了解和敏锐地回应孩子的情绪和需要 ,那么无论是在社交 、情绪 、身体还是学术上 ,孩子的生活都将更加繁盛 。
通过理解自己的过去 ,你可以把自己从世代遗传痛苦和不安全依恋的命运中解救出来 ,并且为你的孩子创造养育和爱的遗产 。
全脑教养第11法 亲子互动:让家庭充满幸福感
你花费全部的时间 ,要么在管束孩子 ,要么带着他们在各种活动中 “赶场 ” ,而没有足够的时间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时光 ?我们的天性除了彼此融入之外 ,还有玩乐和探索。实际上 , “玩耍教育 ”是让孩子提升人际能力 、鼓励他们与他人联结的好办法 。
当然 ,应该为孩子设立规则和边界 ,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在你保持自己的威信的同时 ,不要忘记跟他们愉快地玩耍做游戏 、讲笑话 、搞怪 、关注他们关心的事情 … …他们越是享受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 ,就越是看重人际关系 ,也越会对未来的人际关系抱有积极健康的期待。
这意味着当你的儿子用 “彼得潘之剑 ”将你 “刺死 ”并高兴地尖叫时 ,当你和女儿一起在音乐会或客厅中跳舞时 ,当你和孩子在家庭的园艺或建设工作中一起劳作时 ,这些经验都在加强你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并且让他们知道 :人际关系是积极的 、有回应的 、充实的。
另一个可以培养孩子接纳性的家庭活动是与孩子一起玩即兴游戏 。表演者必须采纳现场观众提出的建议 ,把这些随意的主意用有趣的方式融合进表演中 ,还得言之成理 。一个即兴游戏简单的版本 ,比如故事接龙或词语接龙 。
不要把这个游戏搞成一个严肃的教学活动 ,不过你可以留心找机会 ,清楚明白地在游戏中传达接纳的概念 。自发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新奇也能激发多巴胺的产生 。
全脑教养第12法 共情力:站在他人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每一次分歧不仅仅是要渡过的一次难关 ,而且也是你教给孩子的重要一课 ,是让他们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机会 。
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 。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 ,而且通常只是看见我们想看见的 。
首先你会表现出你注意到了女儿的感受 。记住 ,先联结 ,再引导 。这将会降低她的防卫心理 ,让她更可能注意到哥哥的感受 。然后你可以着重于你的目标 ,培养女儿的共情素质 。
即便如此 ,我们也并不总是能够跟孩子沟通好 。但是通过向他询问他人的感受 ,让他明白为什么别人会作出这样的反应 ,就能够促进孩子共情心理的培养。
但是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倾听那些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孩子们通常不太会这个 。
例如 ,在赢了一场重要的足球赛之后 ,你的儿子需要你帮助他意识到 ,他在对手队伍里的朋友虽然说自己没事 ,但他现在的确很需要安慰 。
我们知道道歉的重要性 ,也教孩子说 “对不起 ” ,但是孩子还需要知道 ,很多时候道歉只是一个开始 ,他们还需要用行动把做错了的事情纠正过来 。
孩子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的 、直接的行动 ,比如把弄坏的玩具修好或者换一个新的 ,或者帮忙做一些重建工作。哪怕是写封道歉信都很好,重点是你要帮助孩子用行动表现出爱和悔悟 ,表明他们考虑到了他人的感情 ,并且希望找到办法来修复关系中的裂痕 。
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或母亲 ,或者遵守什么预定的程序 ,让你的孩子成为完美的小机器人 ,你会一直犯错 (就像我们一样 ) ,你的孩子也会一直犯错 (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它让你明白即使错误也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
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保持主动 ,同时接受我们只是普通人这一事实 。我们的目标是有意识和专注 ,而不是僵硬 、严厉的完美主义 。作为父母 ,没有什么比主动地塑造孩子的头脑更重要的了 。
你所做的一切影响深远 。更重要的是 ,你们要放松地一起玩乐 。是的 ,有时候错过了教导时机也没关系 。
你没有义务去避免所有的错误 ,就像你不可能去除孩子面临的所有障碍 。相反 ,你的工作是陪伴他们 ,与他们联结 ,和他们共同度过生命旅程的跌宕起伏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