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8

《被讨厌的勇气》-8

作者: 布衣老狮子 | 来源:发表于2020-04-14 14:44 被阅读0次

1.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发言,总是会因为担心”如果提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被人笑话“或者”如果发表离题的意见也许会被人瞧不起“之类的问题而犹豫不决。哎呀,还不止如此,我甚至都不敢在人前开个小小的玩笑。自我意识总是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自我意识自己自我意识过剩,会导致不允许自己无拘无束地行动。

2.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小心翼翼的行动是为了不被嘲笑、不被小瞧。但一个人的时候我也能够无拘无束。这并不是”本真的自己“不存在,只是无法在人前展露出来。

这时还是需要共同体感觉。具体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首先“自我接纳”。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与“自我肯定”不同,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并不是说100分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观,人只要处于“想要进步的状态”,即“肯定性的达观”表示。

课题分离也是如此,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

3.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肯定性的达观”中,看清事物的真理,就是“达观”。

第二个关键词—“他者信赖”。这里需要把“相信”这个词分成信用和信赖来区别考虑。首先,信用有附加条件,信赖则是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

信赖别人时也许会被欺骗、被利用。但是,请你站在背叛者的立场上去想一想。如果有人即使被你背叛了,也依然继续无条件地相信你,无论遭受了什么样的对待依然信赖你。你还能对这样的人屡次做出背信弃义的行为吗?

但是,假设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对方也能够瞬时感觉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赖我”。

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很简单。你现在认为“无条件地信赖别人只会遭到背叛”。但是,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对方讲信用我也给予信任”,这只不过是一种基于抵押或条件的信用关系。如果你并不想与那个人搞好关系的话,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关系,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假设你在恋爱关系中怀疑“她可能不专一”。并且还积极寻找对方不专一的证据,任何情况都会发现像山一样的不专一证据。你现在一味地担心“被背叛”,也只关注因此受到的伤痛。

克服对背叛的恐惧感的勇气来自自我接纳。只要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悲伤的时候尽管悲伤就可以。因为,正是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渚行动,以至于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4.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这就是自我接纳。同时,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

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这种情况下,对你来说的他人就是伙伴。如果把他人看作伙伴,那你也就能够在所属的共同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继而也就能够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视他人为敌的人既做不到自我接纳,也无法充分做到他者信赖。

第三个关键词——“他者贡献”。只有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时候,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贡献就是工作——到社会上去工作或者做家务。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真诚接受不可交换的“这个我”的自我接纳;主张应该毫不怀疑人际关系基础,从而做到无条件的他者信赖。

5.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他者贡献”不是表面上是贡献他人最终是为了自己的伪善。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他人为我做了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地加以实践。

在视他人为“敌人”的状态下所作出的贡献也许是伪善的。但是,如果他人是“伙伴”,所有的贡献也就不会是伪善了。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6.“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世上并非全是好人,具有神经质生活方式的人常常使用“大家”“总是”或者“一切”之类的词语。“大家都讨厌自己”“总是只有自己受损失”或者“一切都不对”等。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势必会有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10个人中也会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

人际关系不顺利既不是因为口吃也不是因为脸红恐惧症,真正的问题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因为工作忙,所以无暇顾及家庭。”但是,这其实是人生的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工作”并不仅仅是指在公司上班。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都是“工作”,应该全都给予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

有人认为自己工作了这些时间、挣了足以养活家人的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所以自己就是家里最有价值的人。而且,被抚养的家人还根本不能反驳。任何人都有自己不再是生产者的时候。这种时候,只能用“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的人总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是按照“行为标准”来接受自己还是按照“存在标准”来接受自己,这正是一个有关“获得幸福的勇气”的问题。

7.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对于这种现实,阿德勒准备了极其简单的回答——“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他者贡献也可以是看不见的贡献。

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幸福。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幸福”。人们想要喜欢自己,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为此就想要拥有“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而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就是寻求他人认可。

但我们人类是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也可以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也就是说,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不具有共同体感觉,还不能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总结出来就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但是,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并且,哲人还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幸福就是“贡献感”。

相关文章

  • 《被讨厌的勇气》-8

    1.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根本不敢举手发言,总是会因为担心”如果提这样的问题也许会被人笑...

  • 《被讨厌的勇气》(8)

    人生不是与他人比赛 文\风儿 世间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的无知,而是知道后却甘于沉沦、无动于衷,继续抱怨生活。 我们因对...

  • 《被讨厌的勇气》书摘8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

  • 2⃣8⃣《被讨厌的勇气》

    Day13 1.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阿德勒。 如果孩子总是系不上鞋带,对于繁...

  • 1⃣8⃣《被讨厌的勇气》

    Day3: 1.“另一种哲学”。 另一种哲学,是指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于20世纪初创立的全新...

  • 《被讨厌的勇气》作业8

    共读第8天 “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看到这句话和这部分作者分享的自己与父亲之间关系...

  • 被讨厌的勇气

    01 被讨厌的勇气 有本书,《被讨厌的勇气》。 书中说,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被喜欢,...

  • 国庆快乐

    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含被讨厌的勇气。敢于接受“被讨厌”,才能活成自己心中的模样……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出了...

  • 读《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读《被讨厌的勇气》——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人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如何处理好自我与我们的人...

  • 勇气,被讨厌?

    最近读了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两位作者共同创作的《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个人认为,这是一本集哲学与心理学理念的书。在书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ft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