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无意中看了一个视频,是关于河北衡水中学一名高三学生的演讲,这名学生出身一个农村贫困家庭,为了改变命运努力读书。在城里读书时,让他感到生活条件的巨大落差,他心里仿佛积蓄着一把火,就是这把火激励着他更加发愤图强。他在演讲中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火”说:“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
看完这个视频,我觉得很励志,虽然言辞间有些偏激,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从小生活在贫困山区,努力靠读书改变命运的男生,不能太苛求吧?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在和身边一些人的交往谈中,才得知这名男生的言论遭到了网络上很多人的抨击。难道我资质愚钝,GET不到这十几岁男生演讲中深藏着的密码吗?看到我一脸的茫然,一个女生和我解释,有人觉得他的那句话侮辱了城里人,有人不喜欢这种“用力过猛”的态度,可我认为结合当时的语境,他只是为了表达自己要努力奋斗,争取拥有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就代表网上反对声音的主要原因,我实在不想花时间去搜索那些评论。
我只是不明白,我们看到的难道不是一个少年的努力和励志吗?怎么变成了过度解读的心理抨击呢?
近日,北大助理教授、数学天才韦东奕走红网络。这名优秀青年学者的曝光(非正式场合的采访),对他形象的描述是这样的:手提一瓶矿泉水,两个大馒头、头发凌乱,不修边幅。有人赞他是超脱外物的“韦神”有人却抨击他寒碜、相貌丑。难道吃个馒头、喝个矿泉水就寒碜了吗?确实,他长得不帅,但也说不上丑,我们也不是个盛产帅哥美女的国度吧?(不包括后天修改过的)也许不是一个很正式的采访,所以穿着有些随便而已。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我们关注的不应该是他的学识他的才华他的努力他的发展他未来的贡献吗?我们不是应该为自己国家又出了一个青年才俊而高兴吗?而不是为了两个馒头、有些凌乱的头发在那里大惊小怪吧?难道这些观众都是颜值超高衣品出众气质不凡的帅哥美女吗?袁隆平不是二十元的一件衬衫吗?谁敢轻视!说不定,这名数学天才将来也有袁老一般的成就呢!
什么时候,我们的生活甚至一举一动,都被放上了公众评判的平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仿佛拿着一把尺子,随时准备着去量度别人,包括道德审判、心理分析、生活方式、外貌身材、兴趣爱好、品位高低、作息习惯等等。对他人的关注借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工具,越来越高涨,轰轰烈烈地蔓延到日常生活中。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集体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要,这一方面让我们常常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但另一方面,过度的对他人的关注却往往侵犯了个人的边界,尤其是其中挟带着人性的好奇心。以往,这种关注都投射到公众人物尤其是娱乐圈的明星上或者是各自生活圈子里的人,如今,借着层出不穷的各种网络工具,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被展现,每个人都可以对别人评头论足,一不留神,我们都可能会成为《楚门世界》里的楚门,或者里面兴致勃勃的观众。
当然,你可以说,少上网就可以啦,人家喜欢在网络上活跃那是人家的自由。这自然是没错。可是,这强大的网络已经将人笼罩在网中了。一不小心,个人信息就被泄露了。打开各种APP,你看到的是世界的真相吗?你看到的不过是数据分析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关于你的偏好,那真是你的偏好吗?才不是呢,我立体的很。而且,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希望看到更多不同的更立体的信息,我不希望被偏见蒙蔽。
并非反对网络,我不是一个反对科技进步的守旧者,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根源并不在网络。 关键是,借着网络而催发的这种风气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试想,现在还有人提肖像权这样东西?你提了,或许人家觉得你老土呢。而且网络上的各种碎片化信息已经不知不觉地侵占人的大脑,它给你推送你认同的愿意相信的东西,不断强化你的意识,它帮你总结好各种规范、标准,然后你揣着这些所谓的标准、规范,展开无比的爱心无比的控制欲,兴致勃勃地去关心去评判去影响身边的人。想想,有没有碰见这样的人?最近听朋友说起一件事,一名严格按照网络上传播的各种所谓高大尚标准安排自己生活方式的女士,很骄傲地拖着她那因为减肥而仿佛纸片人一般的身材,整天对人循循诱导,极力推行她那所谓健康、高贵的生活信条,你如果哪天偶尔喝了杯奶茶或者吃了根香肠,她那鄙夷的眼神仿佛你刚吸了毒。终于有一天朋友对她说,请你尊重我的生活方式。也许这名女士是善意的,可这过度的关心,已经侵入了别人的边界。
时间很宝贵,我们实在不必过多地关注别人,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