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散文圣贤书友会
庄子: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庄子: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作者: 十四施无畏力 | 来源:发表于2022-05-06 18:20 被阅读0次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田子方篇”:

    1.孔子曰:愿闻其方

    孔子说:我希望听听其中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快乐境界呢?

    2.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sǒu);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夫天下也者 ,万物之所一也

    草食之兽,不疾易薮:老聃说:食草的兽类,不担心更换沼泽地。

    水生之虫,不疾易水:水生虫子,不害怕改变水域;只要有水就可以了。

    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那些都是小小的变化,没有失去基本的生活条件。

    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不会影响心情。

    夫天下也者 ,万物之所一也:普天之下,都是万物共同生长的地方。

    3.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gòu);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

    得其所一而同焉:万事万物,都有着共同的生存背景。

    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人的四肢躯体,最终变成尘垢,消失殆尽。

    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生和死,开始和结束,也将和昼夜交替一样循环不止。

    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谁也无法打乱这一循环的自然规律,何必去介意那些得失祸福呢?

    4.弃隶者若弃泥涂 ,知身贵于隶(lì)也;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

    弃隶者若弃泥涂 :所有身外之物,完全可以像丢弃泥土一样,弃之不顾。

    知身贵于隶也:懂得我们的身体,比起那些身外之物,更加珍贵。

    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懂得身体的珍贵,也就不会为一些小小的变化,而感到失落了。

    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万物变化原本就是无穷无尽的,何必搞得自己心神不宁呢?

    已为道者解乎此:已经明白大道的人,就能够通晓明白这个道理。

    5.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yóu)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shú)能脱焉

    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孔子说:先生的德行合于天地,仍然借助古人的至理名言来修炼自己的内心。

    古之君子,孰能脱焉: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超过您呢?

    6.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汋(zhuó)也, 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 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老聃曰:不然:老聃说,话不能这样说。

    夫水之于汋也, 无为而才自然矣:水喷涌而出,是在无所作为的情况下,顺其自然而形成。

    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智慧之人对于德行,并不是刻意修行得来的,万物原本就无法离开“道”,离开自然规律。

    若天之自高, 地之自厚:就像天自然高,地自然厚。

    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日月自然就明亮一样,哪里用得着修饰呢?

    7.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 于道也,其犹醯(xī)鸡与;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孔子从“老聃”那儿走出去,把见到老聃的情况告诉给了颜回。

    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我对于大道的理解,实在就像瓮中小虫那样渺小啊。

    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如果老师没有启发我,抹掉我心头的困惑。

    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我实在不知道天地之大。

    “田子方”为人名,所以本篇以人名为篇;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iw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