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注重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是注重实践教育的:他走访每个学生的家庭,认识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亲自上课,教过一年级到高中几乎所有学科的课程,坚持每天听两节课,坚持研究学生。
对照上面条款,我羞得无地自容,除了亲自上课,其余条款都没做到。
带班一个学期,我没有走访一个孩子的家庭,不认识大部分家长,也没有想去认识每个家长的意识,只认识几个主动协助班级工作的家长。与家长发生联系一般是微信或者是电话沟通。我也当过家长,当儿子老师打来电话时,内心是恐惧的,总觉得孩子在学校闯祸了。所以,我基本上不给家长打电话。凡是需要打电话的,都是遇到了我解决不了的事情。其实,家访不一定非得去学生家里。早上在门口遇到送孩子的家长可以攀谈一会;下班路上,和接孩子的家长边聊边走。如果能去学生家里实际家访一下,真的很好,不过实践起来有一定困难,总是担心会给家长带去麻烦。
前年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15名学生是否愿意老师去家访。我这样跟学生说:老师想去家访,不知道你们的家长有没有时间,是否方便老师去,你们回家问一问家长的意见。第二天,只有两个学生愿意我去家访,等我真正要去家访时,只有一个家长欢迎我去。原因有二:一是家长真的很忙,没有时间;二是学生不愿意老师去,担心老师在家长面前说了什么,老师走后家长训斥;三是个别家长是真的不希望老师去。
我执教过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程,没有执教过初中高中课程。不知道初中高中教育目标,小学教育有时会与整个教育方向发生偏差。记得我第一次从小学六年级下来教三年级时,我觉得教学太简单了,学生太好教了,轻松得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未来有一定了解,有一定自信解决问题。
教师要坚持每天听课,可是今年上班至今已经快两周了,我一节课也没有听。时间去哪里,昨天有记录。我听课时间一般是寒假和暑假,坚持每天听一节,并做好听课笔记。记笔记一是为了让自己印象深刻,二是为了上交作业,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听课是提高课堂效率最有效的途径。
研究学生,而且要坚持研究学生。我很少研究学生,倒时一位的讲授知识,而学生的成绩还不怎么理想,差不多属于那种事倍功半型。以往,我把学困生放在教室两边座位,以免他们影响老师上课。而今年,我把他们放在教室中间位置。我发现虽然都是在同一个教室里,坐在中间位置以后,他们成了教师关注的中心,有了一定的约束,听课认真了不少。而那些习惯较好的孩子,不会因为坐在教室两边而纪律散漫。
实践教育当然也不仅仅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来那几条,还有其他方面。作为老师一定要多实践,实践次数多,实践种类多,实践方式多。经过众多实践,才会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