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读书每天写1000字
随笔:从《白鹿原》停播,想到87版《红楼梦》(一)

随笔:从《白鹿原》停播,想到87版《红楼梦》(一)

作者: 目耕道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11:01 被阅读388次

    手机上看到电视剧《白鹿原》只播出第1集就无限期停播的消息,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电影版《白鹿原》,又一下子想到了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甚至,又一下子想到了谢铁骊版的电影《红楼梦》。最后呢,自然而然地回到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

    电视剧《白鹿原》跟1987年首播的电视剧《红楼梦》,二者之间有关系么?

    我把这番感觉跟我媳妇说了,她撇了撇嘴,说:神经啊,又不定时犯病是吧?不就一个破电视剧么?也值得你浮想联翩?

                                                          1

    我第一次看到《白鹿原》这个名字,还是在1993年的冬天。也许是1994年的1月份了,恕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

    那时,我在一个坦克连当文书。连部有三份报纸,分别是《解放军报》、《前卫报》、《中国青年报》。我就是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小说《白鹿原》出版的消息,其中有后来广为流传的“垫棺作枕”这么个意思,说是作者认为“如果在五十岁之前,还没写出一部死后可以放进棺材当枕头的书,那么,这辈子就白活了”。

    这番话,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那个时候,我刚满十八岁,瞬间对一个名叫陈忠实的作家充满了神往之情。

    不过,在那一刻之前,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陈忠实这么个名字,更没读过他的任何文字。

    此后整整一年时间,我就一直在惦念《白鹿原》,甚至有些苦恼,这会是怎样的一本书呢?陈忠实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怎么到了快五十岁的时候,才发狠要动手写一本他认为重过生命的书呢?老人家,您早嘛去了呀?

    基层部队的生活,出人预料地封闭。在整个1994年,我竟然没有机会进一次书店。

    转眼到了1995年的3月5日。

    记得这个时间,也是因为这是我们部队里组织上街学雷锋的日子。那天,我们去县城的大街上学雷锋。关于每年3月5日的传统,我们不外乎三项内容,修理自行车,理发,打扫卫生。

    我是理发组,却没有几个人肯坐下来让我们给他理发。生活在县城里的人,据说是我们这个国家里幸福感最强的人。没几个人想省下那一块或八毛的理发钱,也在情理之中。

    趁着活动的高潮过去之后,也就是团长、政委和那几个走起路来点头哈腰的参谋干事们来看过我们之后,我溜进了街边的一家小书店。

    这县城只有一条街,书店更是出奇地少。

    在那间略显阴暗的书店里,我如小偷一般快速扫了一眼,《白鹿原》像是与我前世有缘,一下子跃到我的眼前。我指了指玻璃柜台中的《白鹿原》,问:“多少钱?”书店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摸过了眼镜,小心地戴上,又小心地从书架上抽出另一本《白鹿原》,举到光线明亮处看了一眼,说:“十三块九毛五。”

    我当时一个月的津贴是45元,这个价格完全在我的承受范围。见我在发愣,女老板说:“咱这店里,都是正规出版社的正品书,只在定价上加一块钱。”我摸出三张五元的纸币,摁在玻璃柜台上,往前推了推,说:“好吧。”

                                                           2

    直到今天,我差不多每年都要读一遍《白鹿原》。除此之外,每年还会读一遍《红楼梦》。我先后置办了五种版本的《红楼梦》。

    这些年,穿插着读“红”、“白”二书,算是我真正的业余爱好。每一年,如果哪天受了额外的打击或是刺激,或是突然遇到了特别开心的事情,我还会集中几天的午休时间,把我花了八十块钱买的一套36集《红楼梦的》DVD在电脑中放一遍。

    我没有午睡的习惯,也没有看电视剧的习惯。属于个人自由支配的时候,我或“红”或“白”,乐此不疲。

    每当这种时候,我媳妇就表现得极不理解,说:“变态吗?累不累?知道个大概情节就行了呗?一遍又一遍地看,看个什么劲哪?”

    有时,我也在想,耗费那么多的业余时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挑唆着我如此这般地跟《红楼梦》和《白鹿原》穷折腾呢?

    先说个与《红楼梦》、《白鹿原》貌似无关的例子。大约在八年前,我在一个杂志兼职做编辑,一天,坐在我对面的家伙说:“哥,看你天天写东西跟玩一样就把老头子糊弄了,你说,我看看什么书,能帮我上手更快一些?”

    这家伙毕业于湖北武汉一个二流大学,学的专业好像是法律,但没有挤过司法考试那根独木桥。由此,我认为,这家伙绝对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不过,他跟我兼职做编辑不一样,他是专职在这里工作,他说的“老头子”,就是编辑部的主任,常常训得他跟瘟鸡一样。

    其实,他的这个问题,真的不大好回答。但我还是开口了,说:“你经常看的《新闻采访技巧》那一类书,我感觉意义不大,你想啊,咱们的杂志,除了每期固定发一两个工作通讯之外,还是写人物的多一些,要说写人物嘛,其实也简单,你只要把一个人的工作特点和成绩写出来,再加上点儿能够体现个人独特风格的东西,也就差不多了。”

    平时,这家伙看起来也挺机灵的一个人,天文地理男盗女娼无所不知的模样。可是,我一跟他谈这些,他就像是要犯困的样子。

    我说:“要说写人物嘛,这方面的鼻祖,还得数曹雪芹和《红楼梦》。”其实,我这就有点儿扯远了,跑题了,起码是超出了那家伙的理解范围。

    他一听,叹气,摇头,说:“远水不解近渴嘛,光是大观园里的人物关系,没个一年半载的功夫,谁扯得清楚啊?”

    我说:“其实,总共也没多少主要人物,列一张表,哪些人归宁国府,哪些人归荣国府,哪些人是外来的亲戚,哪些是主子,哪些是奴才,对吧,这样一下午就搞清楚了嘛。”

    “我的哥!”他打断了我的话,我也知道他没这个耐心,若有这个耐心,他也不至于读了四年法律本科,到头来连个司法资格都没考过。他说:“对我来说,也就是高中课本上学过的那点常识,宝黛爱情悲剧一条主线,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可是,事到如今啊,差不多在当年又都还给老师了,上大学以后,谁有心思去关心这个啊?”

    惭愧,我没上过大学,搞不懂大学里的人为什么没有心思去关心《红楼梦》。但我知道,我跟这家伙的谈话,实在是属于驴头扯到马腚上那般勉强。

    我正沉默,那家伙又问:“看看《白鹿原》管用么?”

    草泥妈一听你这就是外行话!《白鹿原》跟你目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时时力不从心,貌似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说:“如果你以前看过,今后继续细读一下,也无妨大碍,如果你以前压根儿就没读过《白鹿原》,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即便是读了,也不会立竿见影。”我说这话的过程中,那家伙一直在我对面的电脑前忙个不停,笑得满面春风的样子。我想,他应该是在QQ上与人聊天。

    “上大学的时候,有同学看了,说是里面写得比较大胆,我也就没看,对吧?写得再大胆,能有多大胆?直接在网上看视频,岂不是更大胆?”说完,那家伙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仿佛出卖了自己。

    事过之后,我想,在这个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85后心目中,《白鹿原》的标签,也不过是“写得比较大胆”,但又大胆不过网上的视频。

    可是,话又说回来,男人与女人之间那点事,再大胆,又如何?陈忠实呕心沥血写成一部《白鹿原》,绝不仅仅是想比较大胆地写写男女之间那点儿事吧?

                                                         3

    按我的理解,在小说《白鹿原》中,比较能够激起人们好奇心的地方,也不过就是那几对男女之间的恩怨:首先是开篇部分白嘉轩与屡娶屡丧的六房女人之间,其次就是田小蛾与鹿黑娃、鹿子霖、白孝文之间,再往后就是鹿子霖与大儿子鹿兆鹏的媳妇冷氏之间。

    如果电视剧是以《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之后的“洁本”为底线来拍摄,也不见得就比哪一部大剧更容易招惹事非。

    我也看了电视剧《白鹿原》第1集,倒也没有特别有伤风化之处。可是,怎么就停播了呢?

    问题出在哪儿呢?

    我想,当然是出在能够左右剧情、左右编剧的那一股力量身上。

    让我做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是,电视剧《白鹿原》中,又额外设计了一个鹿兆鹏的恋人。

    在小说中,作为革命者的鹿征兆鹏,除了受父母之命在家中娶下冷先生的女儿为妻之外,他也就是跟白喜轩的女儿白灵在革命工作中进一步发展了感情,并生下了一个孩子。由此说来,在小说原著的基础上,再给革命青年鹿兆鹏加上一个初恋,无非就是想让感情戏的份量更多一些。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这一步,那么,电视剧《白鹿原》整体而言,就像本山所言,“跑偏”了!

    由此,也可以断言,电视剧《白鹿原》绝不会出现像87版《红楼梦》一样“年年重播”的盛况。我只看了一遍第1集,丝毫没有再看第二遍的念头,它跟原著之间,保持了相当的距离。也就是说,改得有些太离谱,加入了太多陈忠实先生没有写的东西,而又舍弃了原著中的更多精华。在这一点上,电视剧《白鹿原》的制作方,似乎跟87版《红楼梦》忠于原著的制作路数截然相反。

    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跳出来骂我了:傻B,还用你说?《白鹿原》能和《红楼梦》比么?一个是问世了没多少年的现代文学作品,一个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古典文学名著,能放在一起比较么?

    是啊,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有理。可是,各位看官,请再比较一下李少红版的那个《红楼梦》,自从那个铁道部的官员坏了事,可还有电视台在重播满眼都是铜钱头的《红楼梦》?

    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和电影版《白鹿原》的失败之处是相同的,而且是致命的死因一致:忽略原著本身的思想精华,一股脑儿地挤到裤腰带以下三寸之处大做文章。

    更搞笑的一个奇特现象是,凡是参演过李少红版《红楼梦》和电影版《白鹿原》的演员们,似乎都不愿意提及自己或“红”或“白”的作品。甚至,那一段经历,倒成了演员们演艺生涯中的一大污点。

    随笔:从《白鹿原》停播,想到87版《红楼梦》(二)

    (未完待续)从《白鹿原》想到《红楼梦》(2)即将刊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从《白鹿原》停播,想到87版《红楼梦》(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li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