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李由 ,一起 深耕慢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3325/03d5b24c4304f43e.jpeg)
01
婚姻焦虑
弟弟刚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六个哥们陆续结婚。他觉得工作还没有稳定,何谈结婚?然而,这种结婚潮却无形地给了他许多压力,他戏谑地说,“我什么时候结婚呢”?
我说,着急什么,我毕业六年才结婚,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虽然同学们很多二胎都能打酱油了,但是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没有必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保持好自己的节奏,才是上策。
这么多年的单身生活,我获得的远远超出了想象。组织和参与读书活动、报班学习各类课程、考试读研、读书写作……一个人的时候,就过好自己的生活,积极乐观地学习积累,打造更好的自己。
所以,虽然比别人结婚晚,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毕竟,我抓住了可以把握的事情,在其他方面获得了很多。只要不虚度光阴,每一段旅程都有它的意义;而每一段有意义的旅程,得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成长。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参加他人婚礼就是带着祝福去玩一趟,毫无压力。唯一带给我压力的,只是父母的担心和期望。我很享受单身贵族充实快乐的生活,也希望弟弟能够在婚姻时机不成熟时,沉下心来提升自己。因为,更好的自己,一定会遇到更好的另一半。
身边很多想要结婚的剩女剩男,或者条件过高太挑剔,或者遇人不淑无良缘。每每遇到,我都建议去投资和提升自己。因为那会让人变得优秀,从而匹配上曾经想要的优秀伴侣,也会让人增加智慧、擦亮眼睛去辨识所遇是否良人。
读书吧!可以增添智慧、提升气质、开阔思维;旅行吧!可以打开眼界、领略人生、广博心胸。愿你一直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途中,身体和灵魂都得以强健,进而明志致远。
02
知识焦虑
最近不止一个读书会的小姐姐和我说,她们充满了知识焦虑。因为生娃而不能参加读书活动,精力不足所以一再搁置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时间之后,则是一下子斥巨资报多个学习训练营班次,恨不得一下子学到所有的知识。
是的,我承认这个世界变化很快,诱惑很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学习的大军。从时代变迁来说,形成一个知识型社会是好事。毕竟我们的文化自信不能只来自于古老的历史,还需要进化为更甚犹太家庭的文化华夏。
但是,不断地报班学习,盲目地陷于投资之中,真的就能快速成功吗?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多年如一日的专一努力,才能有所成效。既然如此,何必慌张呢。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和选择,慢一点脚步去稳扎稳打,目标可能才会更好地实现吧。
身边也不乏坚持一件事长达几年的人,比如读书会有专注写作精进的哥哥姐姐,心无旁骛,平平稳稳,就只搞写作。头马协会也有数年一日精进演讲技能的小伙伴,深以为,平稳精进比花式炫技更能提升。所以,偶然做成一件小事不值得骄傲,一段时间坚持了无数件事也不值得自豪,关键是个体有没有形成一种技能的稳定实力。
之前参加拆书帮活动,发现很多小伙伴儿都在三个自我介绍的标签上求新求变,我也就跟着变了一次。后来想想,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几周之内从一个门类的精进者迅速转换到另一个门类呢?标签不变才是正常的,且长期精进一个标签才会有好的结果。
恋爱结婚那两年,我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之中,一度荒芜了其他。然而,我的痛苦来自于想学习的渴望没时间兑现,因为爱情让我无暇顾及其他;而不是焦虑被世界落下,害怕追赶不上他人。在一个接地气的生活阶段,认真享受人间的烟火气,也不失为一种美好。人生只有侧重某一方面的阶段,而没有永远都是单纯一个圈子的生活。
越接近知识圈,越认识爱学习的达人,越觉得自己也不过是万千爱学习者中的一个罢了。而就领域来说,这个世界留给我们的细分和创新也不是很多。所以不必介意同质化的竞争,也不必妄自菲薄地知难而退,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强化和精进自己的优势,在快乐的学习中找到人生的意义。
03
金钱焦虑
结婚以后,我发现自己舍不得花钱了,竟然还有点后悔之前没有攒多一点钱。因为开始还房贷之后,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拮据。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挣多少花多少到需要精打细算,还着实适应了一段时间。
同事们也经常在讨论如何开展一个副业,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宽裕一些。我当时买过做微商的同事的护肤品,也做过老同学的线下手机分销商;智联招聘上投简历约面试,差一点去做兼职家教。
最可笑的是弄了一周拼多多砍价,把家里的小用具凑了个齐全,也招致了朋友们的鄙视。现在想想,省去了上千大洋却形象下跌、被删好友,从此形同陌路,实在是不值当的。果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东西其实最贵。
说到底,这些还是因为“由奢入俭难”产生的极度焦虑。我们幻想着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幻想着养几只可爱的猫猫狗狗,最好还是名贵物种;幻想着周游世界、成为豪门。然而,我们却谁也没避开青年阶段“需要与拥有之间的倒错规律“。
年轻的我们需要的东西是那么多,但拥有的资本却那么少;而老去之后拥有了足够的资本,却又没那么多需要了。既然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那我们也没必要叹息,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
身边有个朋友从毕业一工作就在攒钱,虽然现在依然单身,却已购置了房产。还有个朋友在学习理财,希望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让自己“钱生钱”。如果不想啃老,这两种方式无疑都是很好的出路。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独立才能掌握人生决策的主动权。而不是陷入被父母安排还不能反抗,谁让“拿人家的手短”呢?
04
衰老焦虑
前段时间,爸爸有个同学去世了。爸爸很感伤,写了一首诗悼念亡故的同学。我看到那首诗的时候,纸张已是被泪水浸透再风干的样子。我读着那首诗,不知心里是什么滋味。爸爸一定很伤心吧,那么多年的朋友,突然就走了。说不定还会联想到自己,就更加伤感。
妈妈也不止一次和我说,同事谁谁的老公去世了,得了什么什么病走的。有时候我认识,就一边震惊,一边感慨。如果说不断有人离开这个世间,那么死亡距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吧;如果说上一辈已经步入老年,那么就代表我们也老了一代。我不愿意言说——我们都在衰老。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想到爸妈的白发,我的心被揪了起来。
现代人的生活实在太过快节奏,以至于每个人都在恐惧衰老。年老的人恐惧,年轻人也一样恐惧。我身边有个三十刚出头、看上去还很美的小姐姐,居然也说自己特别怕老。三十岁,正是乘风破浪的时候,还有大把的年华可以追,就开始焦虑了吗?
也许同饥饿一样,死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来源。这世间不止有自然离世、因病离世,也有飞来横祸;不止有黑发人送白发人,也有白发人送黑发人。联想到最近河南的强降雨,我们便更能体会这一点:其实,死亡距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
焦虑是无用的,但我们还是会焦虑。不过我知道,有一个方法特别管用,那就开始行动。趁父母健在,多回家看看,少惹他们生气;趁年轻健康,加强锻炼,健身、跑步、游泳…动起来;趁现在平安,去恋爱结婚、聚会旅行、读书弹琴…见想见的人,做想做的事,去想去的地方。
正因为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更要抓住时间、赶快生活。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意外来临时后悔。希望终此一生,我们都能不虚此行,圆己之梦。
05
疫情焦虑
这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所有人都不得不在心惊胆战中继续自己的生活。之前喜欢吃的新疆餐馆欠缴租金跑路了,曾经学习的琴行也在续租时缩小了店面范围,身边所有的读书会都由线下改为了线上。
疫情期间,几乎每个人都在家躺尸长胖,医护人员却背负着巨大责任和危险忙得一塌糊涂。经济下滑,世界人口减量,病毒还在变异,这一场令全球震动的卫生事件不知何时落下帷幕。
疫情之下,一片阴霾,也让无数人陷入了担忧和焦虑。父母们每天发愁孩子的网课怎么上,老师们无奈地当起了网络主播,所有考试取消或者延迟,人们找不到工作甚至有工作却发不出工资,被迫向父母伸手。
诚然,国内目前已经貌似“平安无事”,但覆巢之下无完卵,我们依然需要心存警惕地做好防护。疫情来时总是那么猝不及防,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面对它呢?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境,人类毕竟还是要继续繁衍生息下去。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体也没有退路,所以必须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往前走。
消除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去面对它,与其担心不如接受。试想一下,无非三种结果:疫情过去了,我们安然无恙;疫情过去了,我们不在了;疫情过去了,我们经历治疗还在。做好所有可能的准备,就不会再焦虑。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们至少有幸在华夏土地幸福生活了多年,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至少在这个世界经历过爱和被爱,体验过人生的喜乐悲欢;至少读过几卷书,行过几里路,看到过世上一些美好的风景。
如果明天不是世界末日,那么这些至少都已是我们赚的。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本来就从不能确定。何妨抛去杂念与焦虑,活在当下呢?
聪明的人,都在抓住疫情的契机,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冬天如果能够熬过去,春天很快就会到来。如果你也看到了教育行业的红利,还可以借此开启一段事业。多难兴邦,福祸相依,对个人而言也是如此。希望我们都有一双慧眼,可以看到自己的方向。
不论有什么样的焦虑,不可控的因素里都可能藏着无限的机遇。抛弃焦虑踏实努力,把焦虑变成向前滚动的车轮吧!成长路上,无惧风雨,待将来拨云见日,彼此刮目。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喜欢可以转发、点赞、点在看哦
李由Reta:石家庄十点读书会班长、拆书帮三级拆书家、原创作者。拆书赋能,落笔解忧,倡导深度学习和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