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科天地婚姻育儿育儿宝典
宝宝不就是尿个床,咋就成病了!不要忽视遗尿症的危害。

宝宝不就是尿个床,咋就成病了!不要忽视遗尿症的危害。

作者: 46c6d3e5f09c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1:35 被阅读7次

可能很多家长不相信:“不就是宝宝尿个床,咋就成病了?”

您还真别说,假如孩子过了这个年龄段还频繁尿床,那可不是尿床这么简单的事了。

正常的孩子是这样的:

在2~2.5岁左右就能控制夜间排尿,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一泡尿到天亮。

 遗尿症的孩子是这样的:

3岁以后的孩子还尿床,就要怀疑是不是遗尿症啦,早预防早干预。

临床症状:

孩子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

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细流。

案例分享

那天,发育行为科主任门诊上来了一位12岁的男孩,本该活泼自信的孩子,却总是自卑的低着头。

原来,孩子是因为一个尴尬的问题——尿床。

孩子奶奶说:

晚上不喊他,他就要尿到床上,从小就这样,去了很多家医院都没有治好。晚上不喊,一个月差不多30天都有28天晚上要尿到床上,很少的时间不会,除非每天都喊他2~3次。

因为尿床,小雄变得敏感自卑,为了不让同学知道,他不敢和同学一起玩耍、说话聊天,更不敢住校。

治疗三个月后,孩子再也不尿床了,人也变得大方自信了!下面小宝就跟大家分享孩子的检查和治疗经过。

 1、找孩子尿床的原因

在面诊的过程中,除了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还会有一些针对性的检查。

化验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生化等;

专科检查项目:智力、注意力、ADHD等;

辅助检查:核磁共振、B超(肾脏、输尿管、膀胱容积量、泌尿系统)等。

只有排除了危险疾病(脊髓炎、脊髓创伤、脊柱肿瘤等)的可能,医生才能放心地对症处理,任何一点松懈也许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

 小雄12岁了还尿床是什么原因

结合检查结果发现,原来孩子控制排尿的神经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正常人夜晚的尿量明显比白天少,这是抗利尿激素在起作用,让人可以一晚上不用爬起来小便。

但如果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够,晚上的尿量就会过多,膀胱容纳不下,便尿床了。

2、尿床的治疗

在遗尿的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

补肾健脾类中药在益气健脾补肾的同时,能够促进遗尿患儿夜间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遗尿。

另外结合针灸、推拿、理疗等,均能起到温补脾肾,益气固摄的作用,在止遗、促醒、防复发方面都有较好的疗效。

家庭配合

 1、精神鼓励:

孩子经常尿床,不应该严厉批评,批评往往会让孩子更加担心、恐惧,导致尿床更加严重。而应该多鼓励孩子,一旦孩子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建立自信心。

  2、生活、饮食上的注意:

定时睡眠,不要玩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不看过于刺激的电视节目,睡前不要过度玩耍,养成睡前排尿的习惯;

调整饮食结构,清淡饮食,尤其晚餐少吃流质、冷、辣、甜、咸及刺激性食物,不吃凉性和利尿性食物。

可以做一些药膳来辅助治疗儿童遗尿症(注:除晚餐)

如:煲汤时宜加入一些具有补肾缩尿的食物,如羊肉、虾、鸡肠等;也可以煲一些健脾补肾的药粥:如山药、芡实、莲子、金樱子等。

  3、膀胱训练:

鼓励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孩子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1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4、唤醒训练:

父母不能怕孩子尿床,一夜多次叫醒孩子,而应该掌握孩子遗尿规律。

在尚未尿床前亲自或闹钟唤醒孩子,一定令孩子清醒后自行下床排尿,不能接尿、不能把尿。经多次反复训练,使其能自觉醒来排尿。

另外孩子很久不尿床,因饮食、阴雨天、疲劳偶尔出现一次尿床,第二天夜间一定叫醒孩子排尿,不能让孩子连续出现尿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宝不就是尿个床,咋就成病了!不要忽视遗尿症的危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doa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