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先学做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5330132/5ae9946e72715923.jpg)
“双减”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李秀伟说,民办学校绑架了公办学校,社会辅导机构绑架了家长,这就是问题;教育是解决问题的,是为民生的,但是教育负担却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是问题所在。校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还没有发现有什么职业比校长更重要”(张华教授语)
而解决“双减”,根本上还是要提高学习效率。李秀伟说,知识是会过时的,能力也会受到挑战,所以要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而学会学习从来没有比今天更重要。
李秀伟说,现代信息时代我们在手机上什么东西都能查到,但这让我们的知识面变窄了,因为人们不关心不感兴趣不熟悉的领域。而我们现在就面对的这样的“数字国民”,如果没有强大的自控学习能力,就会被信息流带走了。
同时,面对未来,我们又无法告诉孩子们怎么做,只能告诉他们怎么想。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未来有什么职业是他们能够从事的。未来一定有很多职业都是可以用机器代替,但是只有教师这个职业是机器代替不了的,因为教师是启迪思想的。而事情都让机器代替了,我们教育的人去干什么?要让他们有思想,学会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创造精神幸福。这也是告诉我们,学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李秀伟认为,人一辈子要做的是什么?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学会“明哲保身”(明白哲理,保护身份)。中国人常说,看你那副德性,还管我呢!说明,道德品质是立身做事的根本。
李秀伟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旨是“先学做人”。先学做人,不是“教”,也不是“育”,是学校教育的“身教”与“言传”,是师生“同”学做人,是“教学相长”,“古之学者为己”。李秀伟认为学校要充分关注人的综合发展观,全面的育人体系应当融涵“德、群、智、体”四大核心素质,并以师生的“行”作为重心来一体关联素质发展的目标。
李秀伟的教育理念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壹是敬畏天时。教育要合乎规律,关注成长过程体验。贰是时空定位。基于学生,教育场所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与人融为一体,体验美妙而亲和。叁是自然法则。“童蒙求我”的“问学”教育,每个人都是学习者,法则不变、策略多元。肆是中国法度。教育管理与运作法度的核心是生长而非控制,敬楷模、顺义理、适人情,人人共赢、志同道合。伍是以德为本。“以德为本”是中国式教育的最高指导原则。
对于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落实德育为先的核心素养,李秀伟强调,应当明确当今学科与课堂育人的时代特征与使命。课程的核心素养不但是能考的,也是能教的。我们的考试就应当考出立德树人,考出德智体美劳。学科教学也要以此为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就是在学完学科知识之后,能够在没有知识的地方发现知识。培养出具备这样的素养的学生,他们在未来就能具备自己创造工作机会的能力。
李秀伟认为,要从教课本到教语文,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思维,从而学会如何做人。教育的本真就是教育学生做个好孩子。好孩子在不确定的未来世界才能知道如何立身做事,学会找活干,服务人,学会创造知识,才是教育的本真目标。
(学习笔记,东方瑞海,2021-11-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