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早上六点半,母亲就起了床,对我说昨晚睡得不错,胸闷的感觉完全没有了,还张罗着要开始做清洁。
我赶紧制止了母亲,提醒她,今天才是术后第四天。
十天前,母亲还强撑着不去治疗,即使胸闷得整夜难眠,走路喘气,在她看来,心脏病难治,自已已大限将至,何必到处折腾呢!
四天前,四月九日,在宜昌市一医院心内科导管室,母亲心脏置入了三个支架。
看着精神抖数,荣光焕发的老母亲,我百感交集,想起了四月三日我们入院前的情形。
每年冬天,母亲总会感冒上一段日子,症状常见为咳嗽,有时输输液,吃吃药,又会挺过来,严重的时候就在我们县医院住上一段日子。
今年冬天,母亲咳嗽了几天,吃了奥司他韦后没有再咳,我也没有引起注意。四月,母亲跟我讲胸闷,连着整个胸前区闷。在我们医院做了心电图,提示结果为“广泛部分导联ST-T改变,请结合临床”。
四月三日,在宜昌弟弟家的母亲病情加重,紧急情况下转到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挂了心血管内科专家李俊明院长的专家号,李院长很亲切,也很果断,在问清了母亲的主诉“反复胸闷2年,加重2月”,同时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后,以“心绞痛”收治心血管内科住院。
2号楼3层52床,这就是母亲住院期间的病床。
一入院,烘干房,开水房,微波炉一应俱全。住院期间的生活起居有保证了,对于我们这些下面县里的病人,难得。
更为难得的是,病房很安静,母亲晚上很能得到休息,这一点,对于心脏病人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一天只有二组药,口服药每天按时分包发放,定时血糖,血压监测。
四月四日,母亲脚上、眼脸的轻微水肿没有了,来之前我按她的脚踝、眼睑都一按一个小坑坑的,这天按下来马上弹回来,没有了。
二天时间,所有辅检结果都出来了。
四月六日,朱主任在看了母亲2015年做的CT增强造影报告后,发现左冠状动脉主干可能有堵塞,考虑到母亲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病变部位重要特殊,手术风险高。决定将原定在七日的冠状造影推迟到九日,等待省协和医院毛教授会诊造影。
四月九日10:40母亲进入导管室,不到一个小时,手术结束。母亲担心自已不便从手术床上下来,对医生说:“让我姑娘进来。”专家只说了一句:“我抱您。”他把120斤重母亲直接从手术床上抱了下来,还嘱托母亲踩在地上,别踏在凳子上,小心摔倒。
当母亲步行走出导管室,在外等待的同事们大为惊讶:“我们真的是小医院来的啊,这真是神奇啊!”
他们没有想到,走之前精神萎靡,表情痛苦,走路直喘气的老人,放了三个支架,居然能面色如常,步行出手术室。
回想从4月3日入院,11日出院,在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九天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幕一幕,都令人感动,专业和温暖,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专业。
从查房到每一个检查,每一种药物的使用,都能起到针对性的作用。每一种诊断,都整合了团队最优质的资源。从敲定治疗方案的李俊明院长,朱志林主任,到查房的吕云波副主任,管床的罗刚医生,都感受到稳定专业的治疗。一个人优秀容易,但一个人的优秀能让整个团队优秀,并且能无误差地清楚病人每一个主诉,每一个小的病情变化,让病人得以在最短时间得到最有效治疗,这就是最好的医疗同质化的体现,令人佩服。
2、温馨
温馨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却能让病人心情舒畅,更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入院时李院长给母亲量血压时,动作轻柔,语气平稳,还细心地嘱咐母亲不用担心。
手术时朱主任专业细致,与毛教授配合,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母亲说放支架时仅仅有一点胀的感觉,而桡动脉的置入,更为母亲术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查房时吕方波副主任安慰母亲不要急,会尽快安排造影。
管床的罗钢医生细心回答我们的每一个问题,密切关注母亲的血糖、血压变化,通过适当调整部分药物,让母亲的血糖、血压稳定下来,为手术提供了保障。
而病房的管理关注到了病人入院生活的细节,卫生间的扶手,蹲便器、液体挂钩都体现到心血管病人的关注。
特别难得的是,每天下午,总会看见卫生员拿着小抹布,推着推车,一一擦洗病床,小缝隙里,就用会小毛巾裹着竹筷塞进去擦洗。
温馨,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介入治疗,让如母亲这样的心脏病患者从现代医学技术中获益。治疗团队专业,病房管理的温馨,无愧于医疗水平宜昌市居前列的美誉。
为这样专业的团队,温馨的服务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