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年的晚秋,温暖如暮春,甚至初夏。在这大好的秋色里,做为闲人一枚,总得趁着秋色宜人,到外面走走。
按照约定,和妹妹的开封赏菊如期而行。
和妹妹、妹夫一行三人,一路上,妹夫开车,我和妹妹坐后边聊天。先生总是不给力,不能同行,不过,也不能怪他,且不说他得上班,我俩都出门了,老人怎么办?
原定七点钟左右出发,因为有事耽搁了,实际出发时刚好八点整。一路高速,到开封菊展的主会场龙亭公园,已经接近十一点钟了。龙亭公园外面的广场上,耸立着大型的花仙子翩然飞舞的艺术造型,菊花簇拥,花团锦簇,“中国开封第四十一届菊花文化节主会场”一行大字鲜艳醒目。排队购买了入场券,便随人流进入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位于龙亭景区内,龙亭景区是一处集皇家园林、历史文物,和秀美风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进入公园大门,迎面是一条南北向宽阔的大道,左右各是宽广的湖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家湖和潘家湖,其中西湖叫杨家湖,东湖叫潘家湖。路上有桥,名玉带桥,使湖水相连,顺路一直往北,便至龙亭及周围古建筑群。
道路两边摆满了各色菊花,据说有十八万盆,一千二百多个品种,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们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一路向北,边走边欣赏。黄色的雍容华贵,红色的热情奔放,白色的雅致怡人,绿色的清新淡雅,碧绿如玉。各色菊花争奇斗艳,光彩夺目,流光溢彩,姹紫嫣红,嫣然一个色彩斑斓的菊花的海洋。
有的菊花,花瓣一层层向花心靠拢,像绣球荷花一样,花色艳丽。有的花瓣形似百合,花心包和不外露,花冠严紧,呈扁球状。有的花形如凤凰展翅,花瓣向上卷曲,花色红黄相映。有的花瓣细长如针,尾部上卷,丝丝缕缕,相拥相抱,簇拥着花心。真的是美不胜收,让人心生欢喜。
我不懂菊花,说不上它们是什么品种,但是这么多颜色,这么多花型,让我叹为观止。我移不动脚步了,拿着手机,一朵儿接一朵儿地拍照。不光是我,游人大多如此。菊花丛中有人在自拍,有人在录像,灿烂的阳光下,都忙得不亦乐乎。我也丝毫顾不得,自己是否成为别人镜头里的风景,忙着给我心仪的菊花留影。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在中国的花卉史包括文化史上,一直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自古以来菊花就是人们歌颂的对象,它开在百花零落后,花期长,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在瑟瑟秋风中傲然绽放,绚丽多姿,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菊花被赋予了高洁、潇洒、隐逸的象征,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
东晋的陶渊明独爱菊,也是他把菊花的高洁品德塑造到了极致。可以说,菊花的内在美,因为陶渊明的出现而丰富完整。其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在东篱边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写出了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两句,表现了对菊的倾心赞美,他写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唯有菊花不畏严霜,灿然绽放,表现出了坚贞高洁的品质。
晚秋时节,菊花飘香,秋意灿烂,有幸来开封龙亭赴一场菊花的盛宴。在熙熙攘攘的赏菊人潮中,我感慨不已,思绪万千。据记载,菊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典雅又艳丽的菊花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如兰花那样高雅名贵,但是做为傲霜之花,也一直受人偏爱。人们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欣赏它高洁的气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表达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此次开封的赏菊之行,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置身于菊花的海洋,真切地感受到了菊花之美。与身着宋服的游人款款而行,仿佛穿越了时光,徜徉在时间的长河里,透过灿烂的秋色与历史对话。
美哉,菊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