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呼吸是连接身与心的桥梁

呼吸是连接身与心的桥梁

作者: 简宁禅舍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21:38 被阅读0次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紧张的时候、开心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呼吸与身体的状态都不同,说明身体、呼吸与内心三者之间是有内在关联,那又究竟是什么联系呢?我们该如何通过改善呼吸来改善身心?进入这一主题之前,有必要先通过了解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建立一个认识:

    一、物质与能量

    在万物变幻的背后,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其实,古圣贤们观察宇宙万象,发现了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如老子《道德经》开篇就明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揭示万物有两面:有形的一面(肉眼看得见)和无形的一面(肉眼看不见),此两者出自同一个源头。电灯会发光发热,因为背后有电源,而且这个电能正是通过这些有形的载体,转化为光能、热能,光能热能在特定的媒介之下,又会转化为其它能量。物质是能量的表现形式,物质无时不刻都在运动、变化,而能量永存。科学家们正是看到这两个面,掌握它们内在运行规律,所以推动科技的发展,从蒸汽机到电磁学,到如今电磁波的高度运用。人们在认识外在世界上,已经取得很高成就,但在认识自我层面(内在世界),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纵观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了老子、佛陀、帕坦伽利等圣哲,但现在人类在认识自身上,反而更加迷失),这是严重的失衡。

    二、现代医学的迷失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医学也被分科、局部化,整体被分割后已经面目全非。如,作为鼻科,只研究鼻子,至于鼻子跟身体其他部件有何关联?为什么产生这种病变,这种病变背后意味着什么?却不得而知。所以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医生可以修好你这些局部的毛病,却无法带给你整体健康。而且,作为有形的粗身和无形的心念、情绪之间有何关联,更是不得而知,因为那无形的东西无法被仪器探测到。而东方医学立足于整体,透过整体去看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研究它们的辩证关系,所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标本兼治,并很好地维护住动态平衡,可惜这门医学几近失传,所以现在国家努力振兴中医。其实振兴中医,是在复兴中华文明,首要的是恢复整体观。整体包括“有”和“无”,我们的思维只看到“有”(有形的物质),忽略“无”(内在的能量、心识等层面),从而在追求“有”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这本身就是失衡。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明确警示世人: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我们在杯子的装饰上花很大精力,却忘了它只是用来装茶喝;同样的我们在房子装修上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忽略了我们住的只是里面的空间(无)。

    谈到东方医学,不得不谈东方修炼学,它是一门内在的科学、自我实证的科学,中国有太极、八段锦,印度有瑜伽。近现代有位瑜伽修行者拉玛大师(Swami Rama),走进美国的实验室,向世人展示了控制植物神经的密法。他在仪器的监测下,模拟“死亡”实验——可以让心脏停止跳动,同时让脑波停止运作,这一实验结果震惊了西方医学界。其实,Swami Rama演示的,是第四位(超意识)状态,我们平常人通常只是处在清醒(其实也是半梦半醒)、梦境(做梦或幻象)、熟睡状态,而他演示的正是在深度冥想(静坐)中特有的状态。Swami Rama后来向人们揭开了秘密。

    三、神经系统与三脉七轮

    据Swami Rama讲述,透过神经系统这一脉络,背后有个气身层(能量身),也叫气脉。古代修士们发现,人体有72000条精细的气脉,其中最主要的是这三条——中脉和左右脉。它们分别对应于中枢神经和两侧的脊神经,左右脉围绕着中脉交叉盘绕,其出口分别是左右鼻孔,而三条脉的交汇点形成七个轮穴,分别对应于那些神经丛。也就是说神经系统,正是看不见的气身的显现。根据古代瑜伽士的说法,作为人这一整体,有五个层鞘,依次为:最粗浅的肉身层,较精微的气身层,进而是更精微的意身层、识身层、喜乐层,透过这五个层鞘,里面就是本我(意识中心)。由此可见,心是透过能量身这一传导工具来指挥身体行动的。

    Swami Rama正是用意念控制气身层,进而控制神经系统的运作,这是如何做到呢?他通过一个故事向人们讲出原委:从前有位大臣,失去国王的宠爱,于是国王就把大臣关在高塔塔尖。这位大臣的妻子来看望他时,大臣就请求他这位忠实的妻子,帮他准备一些丝线、一些细绳、一些粗麻绳和一条长绳,另外再找来一只甲虫和一些蜂蜜。他妻子虽然心里疑惑,但还是照办。傍晚,他妻子准时到来,于是大臣教她把丝线绑在甲虫身上,然后在甲虫的角上涂些蜂蜜,将甲虫角朝向塔尖方向放在墙上。由于受蜂蜜香甜味的吸引,甲虫就拖动丝线朝塔尖方向爬行,当甲虫爬上来后,大臣就抓到了丝线一端,然后叫他妻子在另一端绑上细绳,大臣通过丝线将细绳拉上来,然后依次在细绳另一端绑上粗麻绳,粗麻绳又牵动长绳,被拉上塔顶,大臣就顺着长绳下到塔底,重新获得自由。里面丝线代表呼吸,细绳代表气脉,粗麻绳代表思绪,长绳代表生命能量(生命之气),我们可以通过呼吸这一丝线,牵动气脉这一细绳,进而控制思绪这一粗麻绳,再循着生命能量这一长绳,最终获得开悟(解脱)。所以呼吸是连接身与心的桥梁,可以透过呼吸来调节身体和心绪。透过上面的解析,结合上次直播中五种气的解析,我们不难理解,何为Pranayama(调息)。

    四、《瑜伽经》白话讲解——Pranayama(调息)

    《瑜伽经》第一篇(三摩地篇)、第二篇(行门篇)共有七条经句讲到Pranayama(调息):

    一~31经 一~34经 二~49经 二~50经 二~50经摘要 二~51经 二~51经摘要 二~51经摘要 二~51经摘要 二~52经(调息法的成就) 二~53经(调息法的成就)

    关于调息,归结以下几点:

    1、成就体式法后才能进入调息。

    就好比房子框架要先搭建好才能进入装修,体式法(瑜伽经里面主要是指坐式)就是搭建身体这一架构,只有身体正了(前后左右对称平衡),坐式静止而又放松,才能进入进一步的调息(精装修)。具体的将在体式法中详细拆解。

    2、要先去除不良的呼吸习性后才能进入调息。

    不良的呼吸习性包括:憋气、喷气、停顿、颤抖,以及不由自主与紊乱等。要先去除,使呼吸绵滑柔顺、细长均匀。这里强调要用横隔膜式呼气,以彻底呼出内脏之气,断除用力与不受控之呼气。

    3、第一肢Yama、第二肢Niyama也是调息的基础。

    在《瑜伽经》第一篇34经讲到,要配合第33经慈、悲、喜、舍之四念处,培养清明愉悦心。Swami Veda认为:控制呼吸,包括生理上的控制与心灵上的控制,生理上的控制是要横隔膜呼吸,心灵上的控制是通过Yama、Niyama的持守,培养清明愉悦心。心地清明而愉悦,呼吸自然深长而细微。

    关于Yama、Niyama的详解可参阅《瑜伽经》白话讲解之八肢瑜伽,或《鼻尖上的觉知》(石宏老师根据Swami Rama的讲学录音翻译),里面讲得很透彻。

    4、关于呼吸的连与断。

    这是颇有争议的课题,有的体系将Pranayama解释为呼吸运动的暂停,他们认为Prana的意思只代表呼吸,ayama是暂停(中止),于是特别强调呼吸的停顿,而且要练习加长呼与吸的停顿。所以就有屏息(Kumbhaka),包括外屏息(Bahya Kumbhaka)、内屏息(Abhyantara Kumbhaka)和止息(Kerala Kumbhaka)。对于此,请参阅上图二~50经以及二~51经的几个摘要,借鉴一下Swami Veda是如何阐释的。

    基于以上几点,不建议给初学者练习呼吸控制法,特别是刻意延长呼吸与屏息练习。理由如下:1)、初学者往往会靠憋住胸腔来延长呼吸和屏息,很容易伤到心肺;2)、屏息其实跟高压锅原理挺像,是要靠喉锁来堵住气流不让它往头上冲,如果这项技术未娴熟,往往会造成气流冲击耳廓,伤害神经;3)、这也是Swami Veda强调的,在内部能量还未得到净化之前,屏息(住气)练习会让负面能量压得更深,这样个人习气会因为住气而变得更强烈。例如,你容易生气,练住气法会让你变得更暴躁易怒。

    不当的练习会引起种种生理以及心理的毛病,而且练调息法出了毛病,往往是没办法医好的,因为出毛病的不是肉身,而是气身发生了淤塞,只有真瑜伽大师才能帮你打通。

    5、呼吸练习的方向——深、长、细、匀,切记自然而然,润物细无声。

    太极图与呼吸

    喜马拉雅传承,讲究呼与吸之间要慢慢消除停顿、憋气、喷气等现象,整个呼吸的过程顺滑、连绵不断。对照太极图阴阳交换过程,也是绵密顺滑、没有断点,这是巧合还是……?再看第二张图,表示外部物质世界运动不止,回归到中心原点,一切都静定下来,在这静止的中心,是否就是住气的真正意涵?

    五、呼吸的八个面向。

    要循序渐进,不断达成以下面向:

    1、用横隔膜呼吸;

    通过持续练习鳄鱼式横隔膜呼吸与放松术,建立起横隔膜方式的呼吸。

    2、用鼻孔呼吸;

    鼻孔堵塞通常有两种情况:鼻黏液分泌不正常和气脉不通。

    3、安静的呼吸;

    粗重的呼吸代表散乱的状态,心浮气躁。

    4、平稳的呼吸;

    横隔膜呼吸状态日趋恒定、平稳,人也会变得稳重、平和。

    5、放松的呼吸;

    6、松而慢的呼吸;

    7、不间断的呼吸;

    当你前面功夫到了,呼与吸会越来越连续不断,而且很顺滑。

    8、均匀的呼吸(呼与吸的均等、左右鼻道的均等)。

    左右鼻道代表左右脉,一天里面左右鼻道通畅度会略微不同,可能这个时辰右鼻孔占主导,下一个时辰会自动转为左鼻孔占主导,健康的人会随着十二个时辰有规律变换。但由于情绪波动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情况会变得复杂,此时往往会发生一侧鼻孔长时间受堵。当一侧鼻孔连续堵塞超过六小时,就容易生病,所以维护左右鼻道的通畅还是很有必要的。在静坐前,可通过左右鼻道交替呼吸法,让空气能够自由进出两侧鼻道,这样可疏通左右脉趋于平衡。左右脉平衡时,中脉可能产生,此时会进入静定之中。

    对照清朝宫廷太医汪昂撰写的《勿药元诠》中,调息四相: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喜马拉雅传承中呼吸的八个面向与调息四相所述,是不是如出一辙?

    呼吸是连接身与心的桥梁,一位有经验的瑜伽师,透过呼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可以窥见他心地状况。同时,通过调息法也可以带来身心的改善,最后引用《勿药元诠》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呼吸是连接身与心的桥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ao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