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杂阿含经》275经

《杂阿含经》275经

作者: 伢伢健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0:58 被阅读0次

1.275经概要

佛陀通过难陀出家前后的变化,将他教授给难陀的修行之法开示给众比丘及行人,希望大家都能以难陀为榜样,精进努力,终会有所成就。此经也告诉了我们,持戒在修行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

2.难陀能够开悟的条件和因缘

①关闭根门

即关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关闭根门不是闭眼塞耳,而是当六根触六境之时,可以收摄住身心,不生执取,不随境转。

②饮食知量

饮食不再是为了图好吃,图享受,而是回归饮食的本质,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和修行的需要适当地补充食物,以维持修行所需要的正常体力。

③初夜、后夜精勤修习

经文里有提到,除初夜、后夜精勤修习之外,难陀于中夜休息时,亦是作吉祥卧,“系念明相”。师父也在此处开示说“系心在明”很重要,睡觉也同样应该系心法上,做起觉之想,睡觉也是在用功,这样睡觉是不会做梦的,有梦境说明是在无明,有明是不会做梦的。

④正智正念成就

正念不是一开始就能起修到的,我们要循八正道而来,正念为第七支,前面还有六支正道。正见、正思维是见地思想的问题,正语、正业、正命是身体行为的造作,正精进是对修行的倾向,正念是在这些基础上才谈的。

⑤纯一满净,梵行清白

纯一满净→没有瑕漏纯净无杂染,梵行→清净的修行,清白→清白之法,无漏善法,佛所显示的教法。

“纯一满净,梵行清白”意即:纯净无杂染的圆满无漏善法修行。

4.为何持戒?

①戒不在持而在舍:戒的目的不在于约束,而在于舍离,令身心离欲、清净,最后迈向解脱。所以持戒是在成就我们,是迈向解脱的必由之路。

② 持戒有不后悔之德:因持戒便 得不悔,因不悔变得欢悦,因欢悦便得喜稀,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乐,因乐便得定。 只有持戒才能不后悔,持戒有不后悔之德。

③持戒不仅是助定,持戒也是助慧,持戒是直接契入四不坏净的见法。

④戒禁取:凡是与解脱无关的,与熄灭贪嗔痴无关的,那些戒都是戒禁取。

5.观察东南西北四方,一心正念

其实也就是安住法上,心无杂念,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地观察周围,观察自己,观察自身的每一个起心动念。

6.何谓律仪?何谓色相?何谓随形好?

①何谓律仪:当六根对六境时,如染着于六境为不律仪,不染着则为律仪。所以律仪生起时,六根触六境时,可以保持对合意的不起贪欲 ,对不合意的不起烦恼和嗔恚。

②何谓色相:师父说有两种解释

a.即形质相状,万物的形相(无论有情生命或器世间,均有其形质相状)。

b.指色身的相貌现于外而可见者。(如人的相貌或音容笑貌,或诸佛菩萨的法相、化身或塑像)

③何谓随形好:色相是一看就马上认识到的,随形好是不容易立即辩识的。另译为“细好,随相 细相 妙相”。


思考和体会

如何关闭根门?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因为此关闭并非真的闭目塞听,而是六根触到六境时,眼确实见到了色、耳确实听到了音,鼻确实嗅到了香……,但这些却都有如流水,随来随去,完全不留存于心,不再会为其所转了,不随境转,那么根门就成功关闭了。那怎样才能在这些知觉产生时,摄住身心,不随境转呢?

法本笔记翻来覆去看了良久,才发现这其实是个大问题。因为不随境转就是心无所住啊,心无所住就是已经离欲,淡薄甚至熄灭了贪嗔痴,那这是不是就要先得法住?先得法住,才得涅槃。也就是师父说的,要心中有法。

所以,就我目前极为粗浅的理解,要真正做到关闭六根门头,首先还是要回到最初,师父在基础导读中说,学佛只有一条路,从人天乘到声闻缘觉到菩萨乘,没有人可以逾越这个进程,先从人天善法,五戒十善做起,戒是十分重要的,戒能帮助我们渐生离欲,趋向清净,戒有不后悔之德,不仅助定还能助慧,关闭六根就是定境,持戒是第一就要做到的。其次,我们行人还要始终记得学佛的次第,四预流支与九字真言要一路贯穿到整个学佛的进程当中。法是通过这样的精进修习才能最后进驻心中的,心中有法就不随境转,六根也自清净。

最在意的根门是哪个?

这个问题也是难住我了,将六根展开一一对比,仔细思忖后发现,色声香味触法,还是各有多多少少层次不同的在意的。很难说最在意哪个,觉得就是喜欢这世界一切美好而安静的事物,所谓的岁月静好吧。

学佛之前我以为不贪财不求色不争名也不夺利,只求一个岁月静好,可算是清净寡欲、与世无争了吧?现在想来却是大大的不然,殊不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个颠倒梦想的世界一切都是随时在流动,在变化的,希翼让岁月永存、静好永驻,这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贪着,一个大大的无明,一个大大的痴妄。

所以,再好的境界也是虚妄,心中有法,心无所住,六根关闭,涅槃寂静才是最好与最终的归处。

祝大人、兮姐各位师兄安好!

危健  2017.12.12

相关文章

  • 《杂阿含经》275经

    1.275经概要 佛陀通过难陀出家前后的变化,将他教授给难陀的修行之法开示给众比丘及行人,希望大家都能以难陀为榜样...

  • 南传佛教经藏与阿含经在线ahanjing.top

    www.ahanjing.top , 在线阅读北传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的白话文,南传上...

  • 杂阿含经980

    [导读:杂相应 (1/2)] 《杂阿含经》「杂相应」的内容為本卷第980~992经和卷47第1241~1245经,...

  • 杂阿含经

    卷二 46 三世阴世食经 卷二 42 七处经 卷四48 耕田经 卷五109毛端经

  • 杂阿含经

    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生死,不知苦际。 当善思惟,观察于心。所以者何?长夜心为贪欲所染,瞋恚...

  • 《杂阿含经》

    (一)闻如是。一时佛在拘萨国。多比丘俱行往竹中。一竹中止。行止[阿-可+聚]中柏树间。在时佃家婆罗门。姓为蒲卢。一...

  • 《杂阿含经》845经

    1.845经概要 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五恶,对佛法僧不生疑惑,对苦集灭道四圣谛如实知见,即能不堕恶道,得...

  • 《杂阿含经》 561经

    重点要点:此经,阿难回答婆罗门:出家作为佛子的目的,是为了断爱,断爱是依如意足。 为什么修梵行?(为了断爱)—→ ...

  • 《杂阿含经》973经

    1.973经纲要 旃陀外道到问道阿难: 为什么出家? 阿难说为了断除贪嗔痴故。 ——→ 为什么要断除贪嗔痴? 因...

  • 《杂阿含经》288经

    1. 288经概要:尊者舍利佛向尊者摩诃拘希罗问有关十二因缘之法。(两位尊者其实都对所问之法了然于胸,这种问其实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阿含经》275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ki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