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刚来简书的时候,发现有人一天更新五篇,有人羡慕,有人向往,而我也是深以为然。
我也想跃跃欲试,因为我写一篇关于写作的文章,写着写着,脑袋经常冒出写作相关的念头,一篇文章写完,正常要冒出四五个念头,文章还可能有多余部分,又可以拆出来,成为另一篇文章。
所以,我之前也说过我要日更五篇的话。可是,事与愿违,每次写一篇文章,两三千字,删减后,还有一千多字,时间已经过去两个小时,这时还得去接女儿放学,或者去陪女儿。就算女儿不在,头脑昏昏,已经相当疲惫。疲惫,不仅写作写不出来,就算写出来,也是生硬的很,自己都不忍直视。
多更会分散热度,收益反而下降
后来遇到一个简友,她算是个“反例”,两三天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百钻以上,相当佩服。对于日更五篇,她也是不敢恭维,她说,日更这么多确实厉害,但是把点赞收益分散掉了,一个人就只能点赞一篇文章,几乎不会有人给他几篇文章都点赞,我的文章之所以收益那么高,都是之前写小说攒下的粉丝,他们每次过来看我没有更新文章,就把之前的文章也赞一遍,自然单篇文章收益就高了。
鹏哥也经常说账号垂直度的问题,如果账号文章主题不明确,那么系统就不好给自己打标签,也就无法把我的文章推送给目标读者。如果我经常写历史,我的账号就被打上历史的标签,自然而然,喜欢看历史的用户就会看到我的文章,关注率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而我的好友科学的大手,他就是爱写科普文,他说有那么几天,粉丝突然升的很快,以前是几十几十的涨,快的时候几百几百的涨。
什么是正确的多更
- 就写那么一两个主题,活动文不算
- 如果打算在几个领域开花,那就建多个账号
- 不闷头写作,自说自话
- 去写故事小说吧
- 学会闭嘴
如果要多更,那就写固定的一两个主题
如果要多更,那么就固定一两个主题,比如我就经常写关于写作的文章,偶尔把王阳明、老聃请出来,毕竟喜欢他们喜欢的不行。最近吧,想写点育儿心得,但是实在不好写啊,如果照着我爱讲道理的模式去写,我还要读大量的育儿书,说出来的话起码要有理有据,我做不到,索性后来想通,我就写育儿日记,就是记录女儿干了啥,我是怎么想的。
如果真的想多更,而且主题都不一样,我建议多建几个账号,每个账号对应一个主题。一个账号一两个主题没问题,多了,真不好。其实,我在这方面没什么发言权,只是觉得应该如此,大家不必听。
如果一个人闷头写作,日更多篇,很可能只是在自说自话,如果有人告诉他,你这么写不行啊。他一定会说,我知道啊,我就喜欢这么写啊,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啊。这很想一个人进入传销组织,思维被限定在一个圈子里,无论怎么讲道理,都出不去的,除非哪天转圈圈累了,乏了,想找出路了,然后就出来了。人为什么会陷入一个圈里出不来?因为有根绳子把他给牵住了,他只能围绕那个桩打转。那根绳是什么?就是他心里的执念,就是他深以为然的那个念头,那个道理,而且打算跟这个执念死磕到底,也不去尝试其他的办法。
怎么才能提升写作水平,那就多写啊!唐家三少,江湖传说,当年写小说,每天一万字起步。再看如今唐家三少的名头,国家一级作家,蝉联多年作家富豪榜。可是提升写作水平,只靠多写?而且唐家三少每天一万字,写的是同一部小说啊。写作不仅要多写,还要多学,多思考,完全的自由等于完全的散漫,自由写作都不敢这么搞,在创意写作里,自由写作顶多算是热身,一稿都不算的,一稿也不把自由写作当成素材。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没有人喜欢听那么多道理,说多了,无疑是灌水。这里,我倒不是想攻击谁,想指责谁,就像我对着墙骂人,谁要站到我对面,我也没办法,我也不怂,我还是得说,得骂。说这些是什么意思?不过是自己跟自己说,自己一直以来无法实现日更五篇的梦想,可能这个梦想就不该存在,日更五篇的初衷它就是有问题的。如果哪位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后很不爽,我只能说抱歉,就当是换个角度看问题。之前我就想写,日更五篇,如何日更五篇,觉得日更五篇就是文思如泉涌的表现。只是最近不知怎么的,多年前看到的海明威那句话,突然就飘进自己脑子里,挥之不去。这篇文章,躺在我的草稿箱里好几天了,今天终于得空,将它完善掉。
多更文的人,情商低
毕竟在简书,我们读的是人,如果这个人不错,文章再烂也会给你赞,谁还没个写烂文的时候啊。所以,如果不是大咖级别,给我们点赞的,大部分是我们经常互动的人,如果我们每天都固定和四五十个互动,那每天发布的文章点赞上个三四十就很轻松。但我给人家一个赞,人家到我一看,吼吼,五篇文章?!!给哪篇文章点赞呢?哪篇都不喜欢啊!给别人点赞是缘分,人家回赞是情分,给回礼的人出选择题,算怎么回事?那不就是情商低么?当然了,我也是言之过重了,不过,确实如此嘛,人家请我吃顿饭,然后人家回请我,我带我老婆就算了,把小孩带上也算了,再把小孩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叫上,哈哈,就问谁不怕。
(从这个角度看呢,只是觉得有点意思,就保留下来了,大家当个玩笑看,切莫当真,我可没骂人啊。)
向徐则臣学习
徐则臣是谁?认知这个人,还得多谢齐帆齐老师,她在刘建军老师的群里分享了一批学习资料,其中就有一本书叫《说写作》,书里刚好收藏了徐则臣的一篇文章。这人是谁,如果感兴趣自己查,我反正就是记得他在作品里说,自己在大学的时候,把图书馆里的英文著作都看了一遍,阅读方法就是从书架A读到书架Z。上一个敢这么说的人,还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那我就称徐则臣为“三多先生”吧。
三多先生说,如果把自己的时间分成十份,六份是阅读,三份是生活,一份是写作,他觉得自己没那么多话要写。没那么多话要写,这也太能装了。人为什么要说很多话?就是因为一两句讲不清,所以才需要写很多文字。那怎么理解“没那么多话要写”这句话?三多先生大概就是说,我读了太多书,所以凡事一两句就能讲清楚了,不需要写那么多字。如果是我,我要是大学的时候把图书馆的书从A读到Z,那么每天就能写作十六个小时,为什么是十六个小时,因为睡觉八小时,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写作!当然,开个玩笑。不过,三多先生说,所有的作家到最后,都是阅读式写作。大概日更五篇的人,到最后也会“闭嘴”吧,然后花大把时间去阅读积累,大把时间享受生活,写作不过是点缀,毕竟那时候,应该拥有一两句话就能把事情讲透的能力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