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变成了一个荒漠

作者: 花若兮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3:10 被阅读67次

留守,是两个字组成却是一张无尽荒凉的网。

来源于网络

农村并不是因为破败而荒凉,反观现在的农村是洋楼耸立,一派新景象。可那只是壳,空空凉凉冰冰冷冷,大屋无人气,比起以前的泥砖瓦房多的只是华丽丽的外表,但那冷冰冰死沉沉的气息远比不上旧时瓦房的热闹生气蓬勃。

中国的农村经过历史更秩,从衰败重组到新生。新农村建设从提出理想的概念到如今成为了新时代新形象。但是大批的农民抛农务工纷纷走出了家乡。他们获得更高的收入,偿到了“农不如工”的滋味。

他们觉得辛苦农耕一年也不如城里的一两月收入,对比可观的收入吸引着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批农民。

随之中国式“空心”农村出现,整片整片的农村不再是热火朝天的农耕场面,不再见黄昏下炊烟袅袅夜归人的景象。寂静、冷清、荒凉取代了过去的农村。

来源于网络

一种暮暮垂老的气息,如西边的斜阳,由内到外溃散出来。

缺失劳动力的农村,只有老人守着孩子生活,一个或几个,隔代养育。留守老人与儿童是普遍现象。

这是暮年与新生的相守,这是老弱间的衔接,中间点是如此的脆弱,更是少了主心骨的承托。年迈的父母孤苦无依没人照看,有的还得照顾小孩务农,年幼的孩子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没有父母的教育。

留守,成了一个普遍的名词,留守载入了社会的关注,但还是严重迫在眉睫待改善的现象。

本可颐养天年的老人,但他们还得驼背含胸一边在田地里耕种,一边还得默默的帮着儿子养儿子。再也不是我养你大你养我老的规律,而是,养大你还要帮你养儿子才能换取你养老送终。

以前的以前,家里的老人拥有无限财政支配权,如今的老人却是成了孤苦无依的留守老人。

孝道的世俗化,也许这就是开放后我们所遗弃的传统文化,或是所谓的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所拉扯产生的畸形产物。

来源于网络

但是留守儿童呢,据2016年人口普查的数据,902万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数据。他们是被称之为未来的希望,但是他们却没有得到该有的关爱。

他们的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没有父母的参与,他们的学业没有父母的关注,不管学得好与坏都不再重要,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就像是在完成着任务一样。

某一天,我在街上遇见同学小梅,聊起了小孩读书的近况,才知道小梅的女儿才初二都没上完就辍学在家了。

小梅的女儿是2002年出生的孩子,用小梅女儿说的话:“在我求知识时你在哪里?你不是在忙着赚钱吗?现在我不想读书了,但你得养我到十八岁!”

我不知道小梅听到女儿这样说时,是怎么样的一个想法,反正在我心里已经是打了一个颤。

小梅并不是因为外出务工而把小孩留给老人带,小梅两夫妻是做船泊运输生意的。为了节省少请一个人工,也为了管着财务,小梅从此跟着老公一直在江河里漂泊。

钱是赚到了,可是错过了小孩的成长期。需然你出发点是想赚多点钱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环境,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你拼命赚钱,他们不会思考你拼命赚钱背后的目的,他们只会想,在父母心里赚钱更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里也很穷,但那时候外出务工的人比较少。父母是靠着打山和种一亩三分田养育着我们几姐弟,母亲却是无论如何也要送我们上学。

几个小孩读书是一个很重的负担,要读书先把这些杂七杂八的学费、附加费、建校费……先交了在说。一个学期三个小孩要一千多的费用,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这个数目真的是一年养两头肉猪卖的钱。

可我母亲还常常说:“只要你们能读,我再苦再累即便去借钱,我也会让你们把书读完。”

每一次回想起母亲以前的艰辛都会动容,母亲虽然不是什么知识分子。但我母亲不曾让我们做过留守儿童,母亲参于了我们整个成长的瞬间,少年期、青年期都是母亲循循诱导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但是,现在的父母却是有着“读书无用处的想法,”小孩读书用不用功,父母也不会再苛责,认为不读书也没关系,大不了就是出来打工。

网吧里时常有青少年溜达,沉迷于电玩游戏不可自拔。有的甚至吃喝拉撒都在网吧里十天半个月,也不知家人知不知晓?学校如何通报?最终瘁死网吧的青少年应该不止个案了,可是。事不发生在身上,永远那是不关己事。

每年的夏季是儿童溺水的高峰期,很多都是留守儿童,隔代养育造就这个溺水死亡率居高的原因。

青少年在青春叛逆期里没有父母的偱偱诱导,没有人告诉他们“什么是性冲动,什么是生理期,”现象是青少年犯罪高发率。

多希望留守儿童有一个安全成长的环境,可是屡屡有女童被性侵问题,听着心碎又无能为力。

我们村里就有一个女娃,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女娃被托管在镇上的全托幼儿园里,有校车接送,看似有着让人信赖的环境成长,偏偏女娃是被自己熟悉信任的人给性侵了。

父母是通过打电话给托管阿姨,女娃接电话告知父母自己身体不舒服。但是父母从外地回来时,需然知道女娃是被性侵的事实,接诊医生也证明不排除性侵外力造成。但是错过了报案最佳的时候,女娃的身上内裤里已经找不到任何证据。

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说谎,可是孩子多次指认也没有办法把坏人绳之于法。虽有医院医生的“不排除合并性性侵可能,”但是最后各方面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

事情看似过去了,对于当女娃的父母,可能这是他们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的过失,留给女娃心里的却是永久性的创伤,这道创伤将无法得到愈合,一生都会如魅影般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我们常常责问这个世界的冷漠,为什么我们就不问一下这种冷漠是怎么造成的。

我们常常说哪个哪个人真的是禽兽不如,为什么我们不去深探个究竟,他怎么就会变成一个禽兽不如的人?

他们也是无奈,工厂宿舍的生活,上下班没有固定,那都是无可奈何,贫困限制了他们最本能的爱。

来源于网络

喜洋的故事人物就是一群留守儿童与一个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每天要面对一只时时刻刻要吃他们儿狼。故事都是幻想设定好的情节,他们的安全成长都是一段历程,而现实就是幻想破灭的不堪。

最后,愿天下所有家庭幸福美满,世上再无留守儿童。

相关文章

  • 留守,变成了一个荒漠

    留守,是两个字组成却是一张无尽荒凉的网。 农村并不是因为破败而荒凉,反观现在的农村是洋楼耸立,一派新景象。可那只是...

  • 把荒漠变花园

    昨天傍晚我沉浸在自己的慌张之中,呆在由于缺爱而总是索爱的自我感受中,透过慌张我看到了自己那颗敏感脆弱的心,期盼着、...

  • 留守儿童变成了留守大人

    90年代的留守儿童,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多数变成了留守大人! 小G,一个长得像小明星一样的女孩。年初来公司面试,工作...

  • 我成了留守孕妇

    怀孕后,我就回娘家了,跟李先生远隔两地,平时只在微信上、电话里交流,成了留守孕妇。 我爸妈前不久卖了船,我妈干脆辞...

  • 距离不仅产生美,还会产生爱!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变动,我家陈先生现在成了“走读生”。而我变成了留守妻子,孩子们也就变成了“留守儿童”。 一开始孩...

  • 【留守与空巢,别让爱来得太迟】

    今天,你让他成了留守儿童。 明天,他让你成了空巢老人。 不知何时起,留守和空巢不仅在农村,也在城...

  • 2020.2.18《乡村教师突围》笔记(二)

    51.察言观行,倾听内心,是读懂学生心声的最根本途径。 52.“家教的缺失,情感的荒漠,习惯的弱化”是现在农村留守...

  • 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人

    在这个发展飞速、竞争激烈、疫情影响、物质富裕、精神压力大的时代……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 留守儿童,留成了成人

    自我六岁起,我的父母就把我交给了我的公公婆婆(家里方言爷爷奶奶的叫法)。从6岁到现在22岁,从儿童变成了成年人,我...

  • 小宝成了留守儿童后记

    也许是看出了我的难过和不舍,我们前脚刚出发,婆婆和大嫂就带着两个大侄子和小宝去灵溪小镇游玩了。在回程的路上,不断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守,变成了一个荒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py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