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儿孙在读书

作者: 大元帅黄 | 来源:发表于2017-12-05 10:30 被阅读0次

    朋友圈里,有人发了一幅书法: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笔法行云流水,遒道有劲,内容又富含哲理,颇有韵味,十分养眼。

    仔细端详,反复思考良久,才记起,原来是出自《西游记》中唐三藏所说的话。

    唐僧四人要去灵山拜佛取经,途径性喜斋僧的寇员外家,帮助寇员外完成了斋僧一万的圆满道场,寇员外十分高兴。期间,员外的母亲及儿子听说师徒四人乃东土大唐皇帝差来的,纷忙赶来拜见。之后,唐僧得知寇员外的两个儿子都在书房里读了整个上午的书,高兴地夸道:“真是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啊!”

    行善,不仅能积德,而且能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读书,除了增长见识,更有一个好的后代。

    常常有一些“读书无用论”的支持者,认为读书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钱,于是荒废掉了读书最好的年纪,过早地投入到社会的大染缸中,向利益看齐,被动无知地遭遇社会上的明枪暗箭、糖衣炮弹,最后被甩得远远的,不知所措。

    等到醒悟过来,一切为时晚矣,才知道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不读书,思想观念必然止步不前,又拿什么条件去跟人谈发展?

    很庆幸,我的祖辈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支持者,所以我才避免早早地掉进社会的大染缸,能够在书卷里找到自己的人生与光彩。

    我的爷爷没有读过书,那是生活在那个悲哀的年代的不幸。在那个物质匮乏,温饱就是最大的幸福的年代,我的爷爷除了劳作生存,养家糊口,勿奢其它。然而,在对待读书方面,他却十分重视,也显得特别明智,所以,他都是尽自己的能力让孩子读书,尽管那时候子女成群,家庭真的很贫困。

    在这一点上,我父亲似乎遗传了我爷爷,他也是一个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人。虽然家庭贫困迫使他初中毕业之后就不再读书,但他有一颗炽热的心,崇尚知识,渴望读书,所以,他靠着自身的天赋和极强的自学能力,完成并习得了别人难以做到的技能。

    生活在一个重视教育,热爱读书的家庭里,你不想读书都难。他们并不强迫式的要求你死记硬背,也不会给你戴上紧箍咒,不读书就念到你顺从。反倒是轻描淡写的谈心,认真严肃的说理,引经据典的激励,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让你懂得刻苦和向上。

    从小,我的读书都是父母最省心的事。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还让他们引以为傲。渐渐地我才知道,原来,书读得好还能替父母长脸。我坚持努力地往上读,但身边的同学却一个个地往下坠,就像攀援,每一步都是艰难地使劲,只有坚定不移,咬紧牙关,使劲使劲再使劲,才能成功。但到最后我才发现,到达顶峰的只有我自己,而他们却摔得遍体鳞伤。

    有那么一阵子,我也差点儿放手,准备和他们一起抱团下坠。那时中考失败,我陷入彷徨与迷茫的状态。几个外出打工回来的同学找我,然后我们一起在夏天的夜晚喝着啤酒、仰望星空、想象未来。

    他们跟我说起外面五彩缤纷、灯红酒绿的世界,从未出过远门的我,心被撩得痒痒的,因为比起读书的单调色彩,这令我更加的羡慕和冲动。于是没过几天,我鼓着勇气跟父亲提出外出打工的想法,谁知却遭来一顿斥责,因为他已经托关系帮我找好了学校,决定让我复读再战。

    多年后,我常常在想,如果当年父亲点头,现在的我不知在哪座城市游离,还是像一些同学一样,无路可走地回到家,过着种田捕鱼的生活?

    可是父亲并不希望我也跟他一样,初中毕业就不读书了。因为他知道,读书并不是为了简单的谋生,更是为了整个人生的重要影响。要好儿孙就必须读书。

    复读的生涯就像给人当养子,连班主任看起来都像冰冷的后妈。因为内心带着一种耻辱,所以,唯有不断突破,不断进取,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才能把丢掉的东西挣回来。

    靠着一股拼劲,一步一个脚印,像一只蜗牛,坚持着往上爬。爬过树杈,爬过枝条,爬过花朵,虽不算繁华似锦,光芒耀眼,但总算读完大学,干着能让父母满意的工作,并且更加深刻的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实我并不认同,读书是一件非常枯燥辛苦的事情,算不得多么高尚,读书人也算不上多么清高。读书应是一种日常的必备,就像一日三餐,成为主流。

    那些高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才能懂得真正的意思,但如果你真的过分执着,一口咬定,那也许你只能白日做梦。如果你问我读书是为了什么,也许修行、提升、深刻、发展,就是最好的答案。

    人生中最美的年华,应是书籍相伴的日子,那些错过的努力,时间不会给你再来一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好儿孙在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euq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