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尝试去理解那些你喜欢的事物

尝试去理解那些你喜欢的事物

作者: 新思维育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3-10 14:56 被阅读0次

来广州已半月有余,在这原本是春天的时段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城市天气的多变,时而冷如冬,时而热如夏,时又凉似秋。用我看过最平民化的表达来描述是:找秋裤,脱秋裤,晒秋裤,再找秋裤。这春夏秋冬的随机播放还真是让人找不着适应的节奏。也是正因为如此,我格外关注明媚阳光的降临。

我喜欢晒太阳。

宛如我是一种已被暗闭太久的植物,极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每当起床后,看到窗外的阳光开始将树叶印制成树荫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我开饭的最佳时刻。这样的话,在饭后,我便能顺路到江边散着步晒一会太阳。仿佛那才是我的正餐。而那个时候的我,会比阳光更为懒洋洋。

但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不会按照你计划那般有节奏进行的,需要做好如期不至的心理准备。迎着阳光一脸得意走进饭馆,出来时,很多次都是乌云密布的,密到整个天空就是一片云。这个时候,我会向喜欢的人抱怨:啊!没阳光了,要死啊!

但尽管如此,我还是会习惯性地走到平时站着晒太阳的位置,抬头看着天空几乎同一个位置,那个我知道平时太阳要是露出来,就一定会出现在那个地方的位置。闷闷不乐地等,等上一刻钟左右,然后失望而回。我想我真的是为了下楼晒晒太阳才顺便吃饭的。

我喜欢散步在江边时,

看与单车有所联系的人和事物。

也许这已经成为我的一种消遣方式。

看到过在江边练习骑自行车的,那是一位穿灰褐色长裙的女生,正在踮着脚尖“架”驭着一辆Mobile lite摇摆不定着。这个情景让我莫名想到,我喜欢的一个人练自行车时,也应该会是同样的姿态。想着就笑了。

我想着去找一辆OfO小黄车,开锁后推到她面前,然后告诉她,学自行车还是用小黄车练习会顺点,学会后再用Mobike的骑行。Mobike的座椅调不了,对于女生而言还是太高。说完,我应该是亲自示范了一下,“架”着小黄车,膝盖微曲,双脚蹬地,蜥蜴的步伐,蹬蹬蹬地向前挪动了几米,然后回头对那姑娘说,“瞧!这样学习,你永远不怕摔倒……”

画面感猥琐得我都想不下去了,更不说行动了,所以实际的情况是,我头也不回地漠视她,路过,宛如她是被我洒脱甩掉的女人,她那落寞的背景穿过我无情的心,被刻留在了江边。

另外一次,我静静站在树荫旁边,独自制作属于自己的阴影。树荫里,站着三个青年男子,在喝水吹水(聊天),他们的三辆自行车就停在距他们几米外的地方。

江边行人来去悠悠,我忽然察觉有异样的眼光朝我这边看来,仔细一扫寻,原来是不远处正在行走着的一位大妈,看的是她前方左侧的Mobike单车,她像是遇到新鲜好玩东西时的小孩子,好奇都从心里溢流到脸上了,行走的身躯都已经机械地路过了单车好几米,头部还像是指南针的指针瞄向了单车的那个定点。我没想到的是,她还具有大多数小孩都常有的优点:动手能力特别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向折返,一步两步,咔嚓一声,魔鬼般地将其中一辆Mobike单车给锁上了。旁边的几个青年和她对视了几秒,才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又不好意思跟大妈杠上,只好掏出手机重新给车开锁。

当时大妈的表情,让我想起了姚明。

那三个青年坐两辆Mobike lite走了,没错,是三个人,骑两辆,我当时看着就懵了,立即过去按压那剩下的一辆Mobike lite的后轮盖,这硬度竟能承受住一个一百来斤的小伙,比起之前看到的让小孩坐在车篮上的画面,更让我觉得,奈何你Mobike单车做的车身再怎么坚固,果然还是人民群众的智慧更胜一筹,虽说在这里,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智慧。

每天我都能看到各种骑行的画面,这是继上次我来广州,看到的最大的变化,越来越多人喜欢骑行单车。

我喜欢这种变化。

在那些人的神情里,我看到更多的,是快乐和舒适。

这都得益于各大单车平台,是他们之间的竞争所带来的一点商业之美,虽然在此探索商业模式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

但我仍然还是想看到,那些美好的,都能持续下去……

我在尝试着,去理解那些我喜欢的事物。

它是什么样子的?

它还可以是怎样的?

它还能持续多久?

……

至少,当那些我喜欢的事物哪天真的消失了,也能够知道当中是基于怎样的原因造成的,而并不是一无所知。

甚至,或许也能为自己喜欢的事物做些什么,让它们更好的存在着。

所以,我开始去理解共享单车,并尝试分析它。

也就是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我察觉到,目前的单车市场所呈现出的那一点商业之美,不过是暂时的,支撑的基础十分薄弱。它是靠资本生硬搭建上来的,还没能形成坚固的底层。

美,主要体现在哪方面?

租还单车很便捷,骑车舒适也时尚,更多的人开始愿意选择这种休闲而健康的运动方式,让绿色出行盛行起来。

人们为什么会觉得用车很便捷?

较于政府的公共单车,目前的共享单车其还车场景几乎都是随时随地的了,而因为有了之前的不便捷作为对比,更能将还车便利的特点放大;

因为单车平台抛弃式在城市中投放过量的单车,使单车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尽量随处可见,市民比之前更经常遇到停放的单车了,觉得很便利;

单车的外观设计比以前有逼格,以及互联网+的方式运营和使用,也一定程度上能让人对单车产生正向的评价,觉得更便捷。

然而,当各单车平台的资金不再足以供应更多的单车,同时,已经投放在城市中的单车因折旧或受损严重,以及后期维护乏力,人们找到的更多是问题车辆或脏车,或者感觉某些地区的单车越来越少,我想,很少人还会觉得这样的单车形式很便捷。

就我遇到的来说,每次散步在江边,看到别人骑着单车唰唰从身边行驶过,我也有要想骑车的冲动,实际上,看到我最喜欢的Bluegogo单车时(是我体验过最好的单车),我都会选择解锁骑行,但基本上遇见5次,我只能成功骑上1次,其他的基本上是恰好遇到了有问题的车子。还记得上次就是在开锁以后,踏上脚踏“哗啦”顺了一圈,才发现车子链条没了,只好锁上车,拍照上传问题给平台。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样的美好的基础是脆弱的,因为一旦平台资金跟不上,它就很容易瓦解掉它在人们心中的美的画面。

但是当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很大一部分人却只会去批判和抱怨那些没有素质的人,他们不了解也没想过去了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那时他们的理解都变成了一种偏执。

通常说用车便捷的人是在怎样的状态下?

休闲。我发现那些说用车很便捷的人,往往是处在休闲状态下的时候。而非他们真的将单车当作是刚需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时候。

在江边行走的时候,我经常会看到有些人根本不是刻意在找单车,而是当他们走着走着路过一辆停着的单车时,会折返回来选择骑车代步。又或者是看到别人骑车时,自己也想着要骑。而我,也常是这样。

这种在休闲状态下唤起用车行为,多次发生以后,极其容易让人产生“找车很方便”的结论,但实际上,人们并没有预先有“找车”这个想法。他只是遇到,然后事后选择,而非事前决定。在我还没有将自己代入另外一种角色之前,我也一直被这种感觉“欺骗”着。

哪部分情况人又会觉得用车不便捷?

而对于事前就打算要用单车骑行的方式出行的人,会有更多时刻可以体会到“想用车却看不到有车可用”的尴尬。

我曾试过连续好些天将自己代入一个“每天都需要骑单车到两公里外的地铁站坐地铁”的上班族,这样定位以后,我才察觉到,用车并没有想象中的便捷,甚至感觉很费时间,因为有好多次,要么找不到车,要么需要花六七分钟去找,要么找到的是问题车辆。这样耗时的感觉在我休闲时的用车情景下是几乎感受不到的。

休闲之时,想骑车的人,会自动忽略掉用了多少时间去找车,甚至仅是,当其遇到车时,才再去选择骑行,而并不是事前计划。这种没有预期的行为,也就不能产生“预期与现实的落差”提醒人去察觉当中的不便捷。

如此看来,单车平台,原本主要是想着要帮助人们解决“城市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际却主要提供给人们一种便捷的休闲运动方式,这样人们对于单车的使用频率其实并没有他们预估的那么乐观,甚至就单辆单车的平均使用频率,可能是在零点几的频次量级了,也即是说,同一辆单车当天被使用的次数很少,甚至有些单车在一天之内根本没人去使用。

各大平台投放大量资金去支持用户免费骑行,往好听来说就是培养用户对自己品牌单车使用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单车的使用频次。但是越是如此,用户本身对于单车品牌的忠诚度是很低的,短期内或许效果很好,但一旦没有后续的补贴,又会回到便捷性的问题上。

而如以上所说的,单车投放的量,单车的折旧受损程度(后期的维护),以及是否快捷解决人们关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会影响人们对单车便捷性的判断和评价。

假如我没有去理解共享单车这些,我不会知道这个事物,它实际上在经历怎样的变化,以及它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而当我真的去思考其时,我又发现它其实是很弱小的,我就着它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带着让它更健康成长的期待,去设想它未来可以是什么样子什么姿态,于是我写了《定桩才是共享单车的未来》这篇文章。

在思考当中,我也开始慢慢明白,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喜爱的事物变了味道或者慢慢消逝。如果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曾想过去理解它们,也不曾想方设法去留住它们,当它们真的不再如初之时,他们更多的会是不甘或不知所措。于是会找情感宣泄的出口,矛头一致对准一个谈不上实体的群体——人的素质啊……

对事物有喜爱之情的尚且如此,而那些觉得怎样都无所谓的呢?或许会跟着大众的舆论一起说着,就是那些人没素质嘛。完全没有自己的看法。

去理解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是靠近它的更好的方式,至少在和它们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保持住一份美好,甚至包括它的离去,都是在你心理准备范围之内的。或许它的离去,你无能为力,但至少,知道它真正离去的原因。你将珍惜更多。

活在当下,

理解当下,

无论是喜欢的事物,

还是,喜欢的姑娘。


也许你还想看:

定桩才是共享单车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尝试去理解那些你喜欢的事物

    来广州已半月有余,在这原本是春天的时段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城市天气的多变,时而冷如冬,时而热如夏,时又凉似秋。用...

  • 卡片:为什么学生不容易理解抽象概念?

    ~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大脑不喜欢抽象的事物,而倾向于选择具体的事物。用已知去理解未知事物,用具体去理解抽象,例...

  • 两种人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你也是嘛?

    长大这么大,对于很多不喜欢的事物也学着去接受,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也尝试着去换位思考,但至今还是有两类无法接受和试着...

  • 生活需要勇敢的尝试

    你害怕尝试新鲜事物吗?你曾尝试过新鲜事物吗?你喜欢现在的自己吗?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其实你发现了吗?其实平淡的生活...

  • 喜欢的事,那就坚持着

    你有过很喜欢的事吗?你可有为这喜欢一直坚持下去呢? 有时候,我喜欢去尝试新事物,喜欢慢慢地试着去坚...

  • 兴趣的火苗如何燎原?

    这两年,我似乎又退回到了童年,去尝试那些曾经没有接触过,后来又觉得喜欢的事物。比如,画画,弹琴,茶艺,插花,书法。...

  • 我一直会等你

    你曾说 喜欢去陌生的城市 尝试不同的事物 喜欢刺激的生活 体验说走就走的旅程 而我却 喜欢呆在熟悉家里 过着安静的...

  • 我为什么要不断的折腾我的生活?

    2019-03-11 从小我就比较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我没见过的东西,喜欢去尝试新的东西新的事物。 我喜欢说话,说很...

  • 为什么不勇敢的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物?

    我已经听到身边很多人对我吐槽和抱怨说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对现在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吗,想换工作,或者换个专业进行学习...

  • 发现自己

    发现你自己 1.喜欢挑战,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喜欢去陌生的地方,遇见陌生的人 但是有点不知道与他人交流与沟通 最大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尝试去理解那些你喜欢的事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an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