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江湖
(01)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十年,又十年,再十年,蓦然之间,已人到中年。
中年,一个说老不是很老、说年轻又不再年轻的年龄,让人不能躲避;中年,一个充满歧义甚至有些尴尬的词汇,让人不忍直视。
农耕时代,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有的已经三代同堂,抱上了孙子。而当下的现代人,四十来岁,上有老,下有小,左有房贷车贷,右有医疗教育,一边要点头哈腰地地伺候着上级,一边要小心翼翼维护着朋友圈,正是当“孙子”的年纪。
岁月是把刻刀,丝毫不留情面,不知不觉在每个人的身体上刻下了时间流逝的痕迹,不经意间把世事沧桑写在了每个人的一笑一颦中。
但丁在《神曲》开头写道:“在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幽暗的森林里迷了路。”彼时,但丁35岁,即将步入中年。
(02)
何谓“四十不惑”?有人说:到了四十岁,才不怀疑。真是这样吗?
的确,人到四十,咀嚼了世情的冷暖,感怀了岁月的磨砺,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思考,是沉淀,是恍然大悟……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少了盲从,多了自我。
但是,人到中年的清醒和理智,却是在沉重负担下的自我倒逼。对外,他明白了社会,明白社会绝不会无缘无故地眷顾于他;对内,他明白了自己,明白自己必须面对如山似海的压力;对自己,他明白了责任,明白责任无处可卸。
所以,“四十不惑”,应该是——四十岁的时候,才知道还有许多自己不懂的东西。
(03)
自媒体经常出现爆款文章,比如说,有一篇文章叫《悦己,才是最高的品位》,许多人说戳中了自己的“痛点”。
说实话,这文章标题很好,但正文多少有点不切实际无病呻吟。
中年是家中的顶梁柱、单位的主心骨,在家在单位都是说了算数的“硬角色”。正因如此,中年是离角色最近、离自我最远的一段时光,羁绊最多,最不自由。
人到中年,悦己是奢侈品。取悦父母,取悦伴侣,取悦孩子,取悦上司,取悦朋友,还得取悦那些能够帮你或者能够害你的人。取悦别人,是中年的常态。
悦己,必然摆在最后。
(04)
中年的江湖里,有醇厚的酒。
人到中年,居家则思远,飘零则念乡。上顾念拄杖难行的老人,下怜惜尚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终日奔波忙碌,常常忘了自己身在何处。若逢亲属早逝朋友离去,则常半夜惊起,直把冷雨敲窗,当成了归人跫然的足音。
看多了花开花谢,习惯了迎来送走,才明白这是轮回,这是宿命,这是规律。人到中年,生命中的种种际遇已如酒般醇厚,每一滴,都是历经过千锤百炼的琼浆。
陆游诗云:“少年岂知酒,借醉以作狂。中年狂已歇,始觉酒味长。”把酒喝醉了的是少年,把酒喝醒了的是中年。
中年心事浓如酒,它温暖和滋养着每个日子,时不时让人醉上一回。
(05)
中年的江湖里,有清淡的茶。
人到中年,青春期的激情已经消散,荷尔蒙的力量日渐式微,最适宜的是,泡上一杯清茶,积聚一种继续成长并能直面暴风雨的力量。
中年的茶,可能醇厚而略显苦涩,让你感觉到生活的不易;也可能清扬而香高水甜,让你欣赏到生活的情怀。但更多的,是真水无香,是回味悠长,让你领略到生活的琐碎和人生的平凡。
一杯中年的茶,你怎么喝,喝到了什么,完全在于心境。细细品味,就能喝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来。
在这个最有故事的时光里,且喝茶去,让故事沉淀,让生命升华。
(06)
中年的江湖里,有杂陈的味。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文人就是多愁善感,一样的风雨,不同的时节却听出不同的动静。“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九个字,写出中年声色中无尽的苍凉孤绝。多少宦游人,中年都只傍着那一叶危樯独夜舟,渺渺茫茫,兀自烟波江上使人愁。
少年时,是“桃李春风一杯酒”,百花齐放,意气风发;中年时,是“江湖夜雨十年灯”,青灯孤寒,暗自感怀。
多少人生滋味,人到中年才熬出最本质的精髓。
(07)
中年的江湖里,有走心的诗。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人到中年,大抵才能真正感悟这句话的内涵。
读懂的人,诗就不只是在远方,值得珍惜的当下也充满着诗情。读懂的人,眼下也不只是生活的苟且,还有未来的期许和人生的期盼。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这些多而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识尽”而说不尽,浓愁淡写,重语轻说,耐人寻味。
在别人的诗行里安顿自己的心事,在自己的故事里寻找远方的诗情。
人到中年,诗歌抚慰疲惫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