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反复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里面有篇《作文秘诀》,前面用了95%的篇幅抨击伪秘诀。最后一句,先生非常谦虚的说:“如果要说有秘诀,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叙到: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太用的。我很喜欢这两篇文章里的这几句话,实在不做作,对于当前想提高写作技能的朋友,或许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也算是现学现卖吧,或是物尽其用,让更多的人均沾到大师的雨露。
曾经在A跨国企业工作的时候,公司每年会根据销售占比,给每个区域配置对应的物料,用于销售市场的拓展活动。经年累月,有些仓库就会积存很多物料,每年报废的物料都不计其数。例如落地架、侧挂网、防盗架、六角架、POP海报(现在基本上不用了,城管和店老板都不让在超市门口张贴海报。以前每个业务员都会携带一捆POP海报,方寸之间,你覆盖我的海报,我覆盖你的海报。曾经有人统计,一张海报的平均生命只有5分钟。海报除了贴在超市门口做宣传,我们还拿回老家,糊在破败的泥巴墙上,也是一道风景)……我们把这些物料统称为助销工具,外企在支持终端市场发展方面,助销工具的投入真可谓不计成本,这点值得国内很多企业学习。品牌建设,不是产品质量好就可以成为驰名商标,“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需要广告宣传,也需要人员推广,更需要生动化陈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的陈列就像一双会说话的眼睛,360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优秀的陈列就是品牌形象的代言人,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品牌的魅力。
安之若素2009年,我在A跨国企业服务的时候,参与了一个地区销售经理Y的招聘。当初的两位面试主官,人事经理和大区经理都不看好该员工(时隔多年,我得知不看好的原因是该员工没有外企的从业经验,一直在小型公司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潜在风险)。说白了,就是职业素养不合格。但是用人单位是我,薄弱的销售环境和沉重的业绩压力,我已经没法考虑到5年后,甚至10年后的人才发展。一个基础薄弱的市场,需要一个有魄力的领头羊,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多年的销售管理经验告诉我,规规矩矩做不好销售,更做不好管理,有时候剑走偏峰更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市场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既然是战场,就存在变化和不确定性。纸上谈兵,只会误己害人。
Y确实不负众望,带领一支10人左右的销售团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09年-2013年,连续五年增长率全国第一。Y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执行力非常优异,并且富有创新思维,鬼点子特别多。他能把几个毫不相干的物料组装一起,成为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新物料。别的城市是仓库里的助销工具堆积如山,似如破铜烂铁。Y仓库的助销工具使用率非常高,80%都投入到市场上了,有些还是多次利用。例如有些多次使用的角钢架,已经锈迹斑斑,他能用油漆重新喷好,又焕然一新,再次投入市场使用。在我的销售单元里,Y除了销售增长率、增量绝对值、单人产出额、利润贡献值是全省最好的。还经常参与公司的“我可建议”项目和陈列大赛项目,屡屡获奖。2014年我离开了A公司之后,听说Y被公司法务部告上了法庭,虚开增值税发票,非法侵占公司财产。这是后话,只是验证了当初两位招聘主官的判断力是对的。但是至少我在职的时候,Y的潜能被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了人用其长。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Y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当地由35%一路狂飙到90%,形成绝对优势。
Y的案例也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和管理上的焦虑,我们到底是用人的长处好呢?还是揪着他的短处不放。有人说与其花数不尽的时间去补弱,不如倾尽所有去强化自己的优势,但是Y的案例又让我震惊。你业绩表现再好,一旦犯罪,前功尽弃;有人提出了木桶理论,一桶水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我觉得挺有道理。木桶理论,也可以称为完美理论。要知道,现实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按照木桶理论,在日常工作中,很难招聘到我们想要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