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觉察日记的开始,想说一句话:“看到不同,就会有觉察”
这周末都参加了唠哥的与教练对话线上课程,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也有共同的地方,比如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愿望,想要解决问题,想要获得成长。这些信息,让自己接受起来都很流畅,因为没有阻碍。但是当有一些信息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心里面会先去想一下。所以说,当我们看到不同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觉察。
【关于好奇】
今天小丫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像唠哥提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在某种场景下,唠哥会怎样去提问?另一个问题是,在听对方讲述的时候,唠哥会去做笔记么?第一个问题唠哥说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的当下,问出的问题也会不一样。第二个问题唠哥说不记笔记,因为当心进入到一种FLOW状态,所有的内容都已经流淌进了你的脑海中。可能为了怕遗忘,会用纸记住一开始GOAL是什么。我想说,这是多么棒的能力哈。另外我想到了一个情况,似乎是我经常不会去提出问题,昨天我也遇到了一个类似有阻碍的事情,就是一开始分好小组的,结果有一个小伙伴不愿意参与进来。然后我采取了我允许的态度,本来应该四个人轮流分享,然后其他人互相扮演角色体验的,但是结果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分享,这个体验就不算很好,但是我允许了那个情况,一开始我是期待可以在那种情况下锻炼一下的,但是那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实现,我就放弃了。我似乎发现了自己的一种模式,当我觉得这件事情与我不相关的时候,我是提不起好奇去了解事情的。比如那个问题,他们不愿意分享的时候,我就很自然的接受,这种接受有一部是把它看成了是与我不相关的事情。但是小丫却是把自己代入到情境中,带着好奇,如果换做自己会怎么做呢?她是真正的在对人,在对那件事好奇着。我想我也需要把自己代入到那种当下的情境中,然后看自己会怎么做,与别人会有什么不同,这样问题就建立起来了。
我应用这个模式去尝试了一下,我刚才洗澡的时候,看到卫生间的马桶,我给了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要我来设计马桶我会怎么设计,然后一连串的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要设计马桶?它最早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是为了防止臭味扩散还是为了可以坐着呢?
【教练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帮助创造更多可能性和选择】
今天晚上以助教的身份参加《对话成长营》的班级去,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针对未来班级学员一些共同学习准则出现了分歧,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自己有了两个觉察。
一是到乃文和杰西卡讨论准则的时候,有一条是“集群智给出意见,共同讨论给出方案。”其实这周末在上课,就有听唠哥一再的说,我们反馈不是去给意见和方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视角,我们都是唯一的,是由我们过往的经历,教育形成的。所以每个人都是对的,而不是每个人都是错的。我们每个人先天都是有局限的。我一开始觉得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允许的态度而放松了,后来倪姐却直接说出来,教练对话不是去给意见,不是去给出方案。我当时就警醒了过来,这不就是唠哥说的话么,为什么我没有发觉。
为什么我当时没有这个察觉呢?我在回看这个过程,有两个原因:1.是自己现在的模式当中还是会有给到建议的行为,不过这个建议一般是对方需要的时候,才会给建议,自己也会注意直接去给到建议,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的行为。2.因为哪个时候的自己是一种我允许的状态,也是局外人的状态,所以就没有看到不同,看到大家都是在发表各自的观点,没有评价对与错。
但是在听2个组的组员彼此发表不同的时候,我在聆听的过程中,那个时候也跟着陷入到了问题里面。然受杰西卡也是一直针对这哪个有不同意见的组员去提问,我自己感觉也跟着这个问题陷入到了里面,尤其是当哪个答案很模糊,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时候。这段比较漫长的时间感觉自己的能量消耗殆尽,肚子也很饿了,就感觉在那个“泥潭”里面越来月没有力气了。然后serena在一直有争议的情况下,喊了暂停。这个时候作为旁观者的我来说,一下子就从这个过程中解放了出来,意识到“哦,我陷到了对方的问题里面了,我在想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不是怎么去创造选择”
这也让我体会到高难度的沟通是一件非常需要能量的事情,如果状态不好,那么这个沟通效果也不会很好。然后,当我听到对方说了一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很容易投入到那个问题里面,想着去帮助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需要他去解决的,我是没有办法帮助他,只能帮助他创造更多选择,看到可能性。所以说,如果我那个时候从哪个问题中抽离出来,就是1组的学员想要表达什么不同的问题。哪么我也有可能去提出为什么2组会那样去表达了,2组是如何理解共创这个词的。也许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