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三点,大学才算没白读

作者: 一地烟火 | 来源:发表于2017-07-13 22:26 被阅读0次

    “同学”这个称呼是每个人从记事开始,就伴随着的称呼。

    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一年又一年,似乎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唯独“同学”这个称呼一直伴随着。

    因为时间太久了,久到都忘记“同学”只是一个称呼,只是一种身份,并且是一种自打拥有就为了放下的身份。

    “同学”迟早会被“小张”“张经理”“王夫人”之类的称呼所取代,

    可是最美好最纯粹的身份永远是学生。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个“关键时刻”,大约在17—24岁,这是一个人的成熟期,在这个时期的经历,可以形成人的核心价值观念。这个核心价值观会一生与其同在,陪伴终生。

    在这个年龄,大部分人在读大学。

    大学又被称为第二故乡。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脱离被管制状态,很多人大学最初始的感受不是兴奋,是恐慌。



    首先,大学从克服恐慌,建立价值观开始。

    恐慌是因为未知,我们之所以恐慌,是因为我们在大学之前,很少面对未知。

    小学很明确要读中学,中学很明确是为高考,那么高考之后呢,为了好工作,找好工作为了好对象,找好对象为了过好日子,过好日子呢,为了等死……

    这样推理下去,似乎只是为了死的舒服一些。并且“好”的标准,对每个个体都不尽相同。

    说近点,我们要不要继续读研?出国留学?要不要加入社团,加什么社团,加几个社团?我没加进社团怎么办?要不要找男女朋友?这么多问题,没有人告诉我们标准答案,所以我们恐慌。

    但是你要明白,这就像高考之前紧张一样,这属于正常现象,只是大脑的应激反应。

    只要接着往前走,一切都迎刃而解,当我们设置好一些标准,恐慌就自然消失了。

    这些标准就是对“价值”的判断,你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找什么样的伴侣,做什么样的工作,你的生活会在寻找“价值”中走向秩序。

    未知本是人的常态,你要坚信一点——我们有能力接受未知。



    其次,要寻找自己在大学中的主线。

    在克服掉恐慌的情绪之后,我们要明确,在大学里,自己最想做的都有哪些,然后按照实现意愿的强烈程度排序。

    比如,

    1、读研

    2、找男朋友

    3、在感兴趣的社团里做成领导

    4、拿一次奖学金

    5、变美变瘦变白

    那么,按照这个计划,接下来的几年,不管做任何事,都不能忘记给读研让路,好好学习,保持成绩。

    如果不幸成绩不能进入保研名单,那就一定要留出准备考研的时间。

    比如计划大三暑假开始,那么那个暑假不管有任何事情,都要推掉来全身心准备考研。

    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准备找男朋友,那就要积极主动去寻找,有些人天生美,有些人有天赋,但是不幸我属于剩下的那拨人,俗称芸芸众生。那么,就要学习恋爱,先天不足,后天来补。长得不够美,那就把身材搞好,再学学化妆之类的。经验不足,那就先从看到喜欢的男生主动说一句话开始。

    只要态度积极端正,实践多多提升,总能在转角遇到爱情。

    剩下的愿望依次类推,逐一实现,甚至可以同步实现,排序的目的在于如果没有条件同步实现,要记得自己的初衷



    最后,大学里还要会“玩儿”。

    这句话说得好像有点不务正业,但是,换句话来说,就是凡事以兴趣为导向

    在大学校园中,可以尝试任何想做的事情,学习任何想学的知识。

    当我们摆脱了恐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但是,很多人因为不想做“没用”的事,放弃了增长见识的机会,甚至是改变人生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放飞自己,多去图书馆看看,多去其他学科的课堂看看,试着和自己不同的人交朋友。

    在物质允许的情况下,多去旅游,去见识这大千世界,去攀登人类思想的高峰,去领悟和而不同的境界。

    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变得更厚实,更通透,更自信,更有勇气去杨帆远航;那么,你会感谢你的大学,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到这三点,大学才算没白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mg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