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参书
《迷人得材料》后感,信应该消失吗?

《迷人得材料》后感,信应该消失吗?

作者: 莎爾德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21:43 被阅读0次

在《迷人的材料》第二章“传达蜜意的情书”一节中,马克·米奥多尼克这样写到:

虽然数字科技大军压境,但很难想象信纸会完全从人与人的沟通里消失。有些话我们只信得过纸,只想靠纸传递,而不会考虑其他媒介。没有什么比在信箱里看到爱人的来信更让人肠胃翻搅,心中七上八下,甚至心跳漏跳一拍的了。讲电话很好、很亲密,发短信或电邮够快又令人满足,但手里拿着爱人碰过的信纸,把信上的甜言蜜语收进心坎里,那才是真正的爱情。

写信是文字的沟通,却又超越文字本身。它给人一种永恒与实在,足以抚慰不安的灵魂。信可以一读再读,而且实实在在占去你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信纸就像爱人的皮肤,散发着爱人的芬芳,而爱人的字就像指纹,呈现了独一无二的她。情书不能造假,也无法剪下和贴上。

纸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原本说不出口的话语在纸上尽情倾吐?情书唯有独处时才能写,而纸又为爱意添加了感官色彩,因为书写本身就是一种碰触、宣泄与倾吐,是窃窃私语,是絮语呢喃,是摆脱了键盘字体的个人表达。墨水化为热血,要求吐露与倾诉,让思绪奔流挥洒在纸上。

情书却也让分手变得艰难,因为信中文字就如同合照里的影像,会永远留存在纸上,对心碎的恋人是一场酷刑,对决定分手的一方则如芒刺在背,就算没有凸显他的移情别恋,也诉说着他的昨是今非。幸好纸是含碳的东西,对所有想要摆脱情伤的人来说,都有一个最好的方法。这方法需要的东西不多,就是一根火柴。

当我阅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就想:说的太好了,我要发朋友圈,我要给它做个标记。

是呀!真不愿相信,信离我们远去了。也许离开的不仅是信,还有人的“情感”。

写信,是一种最真诚的交往方式,我是一个喜欢写信的人,总希望有一位朋友与我以书信的形式往来,我想那感觉一定特别美好。有些言语只有在一个人、一张纸、一支笔时才能说出口,说得清楚、负责。

信是情感流露的最好场所。也许是因为它是证据,所以写信得人不敢“胡言乱语”。科技的进步,让人都变懒了。洗衣服找洗衣机;扫地找扫地机器人;洗碗找洗碗机;出门就找私家车。人已经懒到连情感都不肯付出的程度了,确切的说,不是不肯,是忘记了!

信有信的使命;短信(手机微信等)有短信的使命。无论怎么样,莫要让社会洗礼了你的情感!

相关文章

  • 《迷人得材料》后感,信应该消失吗?

    在《迷人的材料》第二章“传达蜜意的情书”一节中,马克·米奥多尼克这样写到: 虽然数字科技大军压境,但很难想象信纸会...

  • 材料是迷人的吗

    今天按照熊猫学院的进度,我又开始阅读另外一本书了,书名叫迷人的材料,看到这个书名时,我以为又是一本相当于哲学类的书...

  • 迷人的材料

    本书作者马克米奥多尼克是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入选《泰晤士报》英国百大影响力科学家。而这本书获得2014年英国...

  • 迷人的材料

    你可以用它们重建文明,也可以用它们毁灭世界。作者如是说。 当然,我们所生活的万千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馆。实...

  • 迷人的材料

    看《迷人的材料》时正好手被白纸割伤了,纸或许是我们身边最柔软的物品之一,但是这么柔软,轻轻一撕就能撕开的材料,却可...

  • 《迷人的材料》

    书声2020/MARK 心理物理学会告诉我们人类从几千年前农耕以来就在使用陶瓷,然而陶瓷用久了容易有缺口、发生龟裂...

  • 迷人的材料

    纸袋的纤维素间形成的氢键,湿水后消失,因此湿纸袋容易解体。 纸钞的材料不是木质纤维素,而是纯棉。 电子纸是使用静电...

  • 有生命的材料—《迷人的材料》读后感

    说起材料学,很多人都会陌生,或许会觉得高大上,或许会觉得跟自身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事实上,确实材料与人息息相关,可能...

  • 《迷人的材料》后感,你的价值实现从哪开始?

    清晨与夜晚是写作的人偏爱的时间。因为这个时间人的情感比较充盈。 最近,在给某音频节目撰写稿件,撰写的书籍便是《迷人...

  • 《迷人的材料》-精读

    摘抄 作者马克·米奥多尼克,是伦敦大学学院材料科学教授,英国皇家工程学会会士,入选《泰晤士报》 №2 序章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迷人得材料》后感,信应该消失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mh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