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言为心声文如人每天写1000字
薛老师点评《寒冷的味道》(二)

薛老师点评《寒冷的味道》(二)

作者: 弹剑唱阳春 | 来源:发表于2017-03-30 11:27 被阅读41次

    上次薛老师点评了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从现实写到了回忆,回忆了两件事,并写了感悟。今天,我们看看下面的内容。

    8.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点评:看来作者是要回忆两个内容,然后又回到现实。一个“现在却不同了”将我们从作者的回忆中拉回到现实。强调不同,一定是要与现实形成对比。于是要再把现实中的寒冷写一下。风没有规律,雪没有条理,还把雪拟人化,说成是开小差,于是现实中的冬天不寒冷。可以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心思来对比呢?寒冷的疼痛,寒冷中成长就这么有意义吗?看作者怎样来让文章更有味道。】

    9.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点评:现实中的冬天已不冷了,孩子们却还是在喊冷。这一段是写孩子们不经历冬天的寒冷,就无法成才,无法感受温暖,无法有更强的生命力。冷从何来的疑问一提出,作者就说了现在我们给孩子冬天做的精心准备:白天穿衣,晚上电热毯空调。这样一来,仅有的一点寒冷也被驱赶得无影无踪了。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觉得不经历寒冷的孩子是不成才的,如果联系上文用风霜雨雪象征人生磨难,文章就看得明白了,原来是想说不经磨难不成才。作者的文章构思真是非常巧妙呢,值得我们学习。】

    10.不仅仅是孩子们。

    【点评:可是作者并没有满足只谈孩子,于是“不仅”二字就从孩子谈到了大人,谈到了所有人。文章进一步深化。我们写文章也要注意,当说完一个话题想深化时候,也可以用一句话成段的方式过渡到更深刻的主题上。】

    11.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点评:这一段开始谈所有人,作者认为我们的安逸太多了,包括生活物质上的,还包括思想精神上的。这样的安逸造就的是温室里的花朵,在保护下开得非常好,可是一旦出温室,估计就麻烦了。

    作者说不知道会有什么好结果,其实是在说一定不是好结果,文章这样的表达更容易让人接受。毕竟温室里的花也漂亮呀,咱不能说一点好也没有,但深思的时候,作者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总结下来是不让人受苦,却想让人拥有吃苦的本领。这做得到吗?

    12.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点评:作者在这一段写了自己的担心,科技发展了,让人们在冬天不经寒冷,在夏天不经暑热,这样下去,人的生活中没有了四季,自然不会变得坚强。真正有情怀的作者,不仅仅是关照自己,还要关照社会关照人类。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我们透过作者的担忧看到了作者的大爱。】

    13.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点评:这一段是总结段,作者用了感叹句抒情,说寒冷是盐,又是比喻,盐给我们力量,那寒冷自然也会给我们力量。人们离不开盐,自然也不离不开寒冷,离不开暑热,离不开人生要经历的磨难。

    可是科技进步了,我们不必经历磨难,生活好了,我们也舍不得让孩子经历磨难,那他们的盐又从哪里来?孩子们不是养得白胖,只长骨骼就可以,更重要的是长骨气,长力量。

    作者说得很好,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事,让孩子多受一些苦,他们会比别人更懂得承担,更懂得珍惜。

    思维导图《寒冷的味道》

    到这里,薛老师点评《寒冷的味道》就结束了,以后我们还会点评好文章,用深阅读的方式去影响孩子。

    欢迎各位继续关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薛老师点评《寒冷的味道》(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fmu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