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朋友圈有两篇文章比较火,一篇是反抖音的《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一篇是提出家长要当好领路人的《一名游戏策划的忠告: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
我个人非常喜欢《一名游戏策划的忠告: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这个世界上让孩子甚至让成人沉迷于其中的事物很多,怎么样不受这些事物的制约,就是要自己把握住自己,也就是自律;对于自控力低的孩子来说,则是成人要当好领路人,积极的引导孩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抖音,我是其火了许久才知道的。用《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文中的话来说,最初我也觉得其“光怪陆离”。和一个常刷抖音的同事沟通过,才知道抖音中有很多非常实用的技能,也有许多温馨的生活细节。对于宝妈人来说,可以跟着学非常适合于两三岁宝宝的手指操,幼儿园宝宝适用的简单易学的简笔画,孩子喜欢的各种易于制作的美食,漂亮的小姐姐诵读国学经典,小学生中学生需要的手抄报黑板报设计……
粗暴地拒绝孩子玩抖音可能是你懒于引导 粗暴地拒绝孩子玩抖音可能是你懒于引导《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文中说抖音“不好玩”,我想其作者一定只是简单的翻阅过,她不知道也更不清楚其中有很多积极上进的因素:我感动于一个中考孩子拍摄的,穿着旗袍送考的妈妈,迎接考完试的他,没有问“考得怎么样”,而是问“你饿了吗”;我感动于二胎家庭里,彼此的一个拥抱或是一个轻轻的吻;我感动于幼儿园午睡时一个孩子帮身边的同学盖好小被子……我开心于成都熊猫基地的熊猫不停地向竹子高处爬,拍摄者配的音乐是“你追不上我吧,啦啦啦”。还有太多太多让人触动的生活的片段,对的,就是所谓的“碎片”:大热天穿着棉衣在街头拍摄的淘宝模特,在工地上坚持练习街舞开心生活的年青工人,趴在家人收废纸的板车上做作业的孩子……我们的生活有好多的碎片时间,《孩子问“为什么我不能玩抖音?”,这位妈妈的回答霸气极了!》中说可以去读中外名著,去听肉络课程,提出“把碎片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还有功夫去刷抖音吗?”,什么叫更有意义,感动,开心其实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只是要有限度罢了。就像《一名游戏策划的忠告: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中所言“玩游戏不是原罪”,玩抖音也不是原罪,关键在于引导。
“南抖音北快手,智障界的两泰斗”,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真得逐渐让我们失去思考力和判断力,但我觉得片面的下个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所谓定论,也许可能让孩子更好的集中精力在读经典做运动上面,但是不是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孩子失去接触了解学习及逐渐学会把握自己时间的机会,生活中诱惑林林总总,灭了抖音还有抖抖,没打过怪的孩子怎么能知道如何打怪,我们不可能永远看护着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独立,晓得取舍,明白生活的丰富与多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