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若冰
杠板归,一种随处可见的小草,平凡到寂寂无闻。
从春天发芽,到深秋结果,一路倔强地走来。
那是纯纯粹粹的草根,但却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很小的时候就认识杠板归,家乡的小河边,田埂上,草丛里,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它从不挑生长环境,即使土壤极其稀少的乱石堆里,它也能够安家。
春天到来了,它和所有的小草一样,沐浴着春风春雨萌发了。它那淡绿色的三角形的叶子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那长满倒刺的茎,更是让人“经手不忘”。
杠板归虽然极其“草根”,但它却很是与众不同,它的茎、叶、果都独具特色。
首先它茎上的刺是刺尖向下的,这利于它攀缘其它植物向周边、向上延伸生长,它的刺附着力特别强,一旦被它的刺挂住就很难脱开,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蛇不过”。
其次是它的叶子很奇特,它的叶子是不多见的三角形,春天的时候它的叶子是翠绿的,随着夏秋季节的到来,它的叶子渐渐变为深绿、灰绿、红棕,直至枯萎。它的嫩叶有淡淡的酸味,小时候我们小孩子常常吃它的叶子,我们叫它三角酸。
杠板归还有一个更奇特和别致的所在,那就是它的托叶鞘。托叶鞘是指它的每一个茎节的地方都有两片边缘愈合的叶子合成鞘状,包围茎节的基部,这个托叶鞘很像一个圆圆的小荷叶,而它的茎就从这个小荷叶的中间贯穿而过,所以它又叫贯叶蓼。
漂亮的托叶鞘,像小荷叶杠板归在没有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匍匐或攀缘生长的草,它的茎只是柔弱地匍匐在地向四周延伸,或依附其他直立植物向上生长,让人几乎注意不到它的存在。
可是到了秋天,杠板归挂果的时候,它突然艳光四射,明媚妖娆。
那梦幻一样的紫,宝石一般的红,翡翠一样的绿,胭脂一样的红,让人眼花缭乱,它那特立独行的美足以惊艳多彩的秋。
柔软的茎上,那成串的小果子初时青黄色,渐变成粉紫、紫红、蓝紫,还有深红、粉红和各种深深浅浅的蓝,最后变成一串蓝莹莹的珍珠,透着一种妖艳和恣意。
如此迷人妖冶的外表,其实欺骗了很多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到这这些果子其实不是杠板归真正的果实,而是它的花被。
也就是说,外表这多姿多彩、美丽的所在只是果实的宿存花被。
《中国植物志》载杠板归:花被片椭圆形,果时增大,呈肉质,深蓝色。
那真正的果在哪里呢?就包藏于这色彩斑斓的被子里。剥开肉质的花被,才能看见里面圆圆的黑色果实。
这是不是狠狠地颠覆了我们的感性认知?!
杠板归果子的成熟也很有趣,它不是像葡萄、提子这类串状的果实那样按照花序的前后顺序逐个发育成熟,它的果实成熟看上去好像很随机的,这边一个紫色,那边一个红的,那边一个青黄色,那边又有一个是青金石色,整个花序上的果实颜色前后跳跃着,有很多不同色,更加的美丽可爱。
杠板归的叶子和果实是可以吃的,都是酸酸的味道。医药典籍《生草药性备要》中记载杠板归:“子蓝色,可食”。
只是它实在太普通,普通到人们几乎无视它,所以也很少有人知道它可以食用。
杠板归还是上好的中药,它酸,微寒;归肺、膀胱经;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的功效。
《本草纲目拾遗》:“治臌胀、水肿,痞积,黄白疸,疟疾久不愈,鱼口便毒,跌打,一切毒蛇伤。”
有关它能够治疗蛇毒的功效,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讲一樵夫被毒蛇咬伤,蛇毒攻心,于是同伴就回家去拆了门板过来,准备把他抬回去,没想到他用一种植物的茎叶捣烂敷伤口上,竟然好了,于是,他自己把门板又扛了回去,极言此草的神效。
后来,这种能治疗蛇毒的植物被叫做扛板归,后来因为谐音的缘故,扛板归就逐渐演变成了杠板归。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其事实与否已无法考证,但是这足以说明杠板归很具备药用价值。
杠板归,这么一种被人无视的普通到尘埃的草,却有这么惊艳的时刻及极高的药用价值。
在我心里,它一点儿也不输高贵典雅的牡丹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