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弥太郎先生的观点是这样的:
“只要和彼此怀有好感的对象交往就行了”——这种世界并不存在。就算有,一定也是个狭隘又无趣的世界。
信任对方,并取得对方的信任。
这或许比“我喜欢你”的心情更重要。
信赖是人与人的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为人际关系很复杂,随时可能出现问题。一旦接连发生多起意想不到的事件,如果两人的连结光靠“喜欢”的心情,彼此的关系很可能轻易就会破裂。“喜欢”是种很自然也很美好的情感,可是若要说它是万能的,我不敢苟同。
“只要和彼此怀有好感的对象交往就行了”——这种世界并不存在。就算有,那一定也是个狭隘又无趣的世界吧。
再者,不管再怎么喜欢对方,当灾难降临、意见对立的时候,光靠“喜欢”的心情经常无法跨逾眼前的障碍。
即便是跟自己不同属一类的人,我也会去认识一下。
想法和价值观不同的对象,我也照样来往。
因为这么一来,我们便能够因此成长,也有机会拓展自己的维度。
“我会信赖什么样的人?”
当我试想这个问题时,脑中浮现了两个答案。
一是不逃避的人。
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大事还是小事,生活中常会有不顺利的时候。但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发生问题,而是你怎么去面对。我信任发生问题时绝不推卸责任的人。
敢说“这是我的错”,勇于接受失败的人;犯下严重的过错也不会一蹶不振,而是抬起头思考该如何对应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会超越喜欢或讨厌的层面,产生信赖感。
所以,我总是在心中立志,期望自己是个不找借口、不粉饰太平,不逃避的人。
换句话说,不从失败和意外中逃离,也就是成为别人能够信赖的人的最好方法。
我信赖的第二种人,就是不让别人等待的人。
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守信。这是大原则,必须时时刻刻谨记在心。
即便如此,还是可能发生让别人等待的情况。
像是自己接下的工作,虽然保证“没问题,一星期后绝对交货”,然而实际进行时却发现没有想象中顺利。或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打乱了计划,这种情况时常会发生。
就算硬撑到最后一刻,努力想要履行约定,等到一星期之后还是说了“办不到”,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么一来你不只失信,也让对方白白等了一个星期。而且,如果你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还会让对方一直等下去。
就算对方只失信过一次,要信任这样的人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没问题吧,他该不会又迟交吧?”如果你让对方萌生这样的疑虑,根本不可能得到对方的信任。
相反地,如果在着手工作的第三天就跟对方报告实情,情况又是如何呢?
“对不起,进行起来比想象中困难,可能得再花一星期。”
像这样在中途就向对方报告,对方也就不必苦等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这就像和别人约好十二点碰面,不过在十点的时候你跟对方说“很抱歉,请让我将约会改到下午一点”,对方便不必枯等。
共同进行某件事情时,在中途就向对方报告工作状况,如此一来,你总有一天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对方无须一一细问便能掌握情况,想必能够因此放心吧。
让别人等待也就是让对方处在不明所以的状态,会使对方感到不安。就此而言,即便是要给家人或亲近的人一些关于小事的答复,你也不该让他们等待。
“这个星期天,要不要大家一起去哪里走走?”
当被这么问到的时候,你是否立刻就给出答案呢?
“要不要去看新上映的电影?”
朋友或同事平常的邀约,你是否只给出了暧昧的回复?
“这个星期天吗?”
不明确回答“YES”或“NO”,就是在让对方等候。就算只是孩子的邀请,也不该让对方枯等。
“好,一起去吧!”能这么回答当然最好,但“最近工作很多,我很累,下次再出去玩吧”,当下就拒绝也是一种回复。
要明确地说“NO”。比起让对方抱有“搞不好可以一起去哪里走走呢”这样的期待,让对方枯等,我觉得明确拒绝的做法更加明智。
“电影吗?好像也不错。要不要去呢?”老是做暧昧答复的对象,别人想必也不会有继续邀约的意愿。
如果总是让别人等,别人对你的信任就会像手中的沙子,从指缝一点一点滑落,你会逐渐失去亲密的人的信赖。
清楚答复,不找借口。这和“不逃避”的行为有相通的意义。
不让别人等待,遇上危机不逃避的人。
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也希望能和这样的人交朋友。
不从失败和意外中逃走,也就是成为别人能够信赖的人的最好方法。
不让别人等待。这也是随时在为对方的时间着想。
心得:与勇于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的人交往,因为这种人是值得信赖的人。而尊重对方,遵守时间的人无疑也是值得交往的人。如果是我,也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