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写到了王熙凤的生日不快乐,谈到了婚姻、出轨、抓小三。从戏剧的角度来看,王熙凤现场捉奸充分展示了矛盾冲突,双方的张力,那么,接下来就要开始慢慢收了。换句话说,如何来收场,这就有点艺术性了。
有句老话,也就是标题,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再明白不过,可以得罪和尚,把庙拆了,但可别撺掇着两口子离婚。
琏二爷出轨了,王熙凤先在家里闹,然后要去哪闹?
当然是去贾母那。作为孙媳妇,能够主管内部大小事务,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凭什么?一来是她娘家的显赫地位,他爸王子腾,后来王家最先出事的也是他;二来就是贾母——大老板的器重。所以王熙凤“撂下众人,便哭着往贾母那边跑”。到贾母那找说法去了。
我们看王熙凤是怎么说的。扑倒贾母怀里,只字不提出轨的事,只说贾琏要杀我。
原文摘录如下:“我才家去换衣裳,不防琏二爷在家和人说话。我只当是有客来了,唬的我不敢进去,在窗户外头听了一听,原来是鲍二家的媳妇,商议说我利害,要拿毒药给我吃了,治死我,把平儿扶了正。我原生了气,又不敢和他吵,打了平儿两下子,问他为什么害我。他臊了,就要杀我。”
看到这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罗生门”,这是一个佛教故事,大意说一个强盗看到一个老人在拔死尸上的头发,强盗说你这么那么残忍,老人说我拔头发是为了编发套谋生,强盗顿悟了,于是抢走了老人的衣服。后来被引申为为了自己的利益编制谎言,或者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真相反而没有了。
我们看王熙凤的说词,里面提到打丫鬟了吗?没有。提到是去捉奸的吗?没有。提到堵在门口破口大骂吗?没有。上述这些信息全部隐去,只为一个目的,我是一个弱者,我是无辜的,他贾琏要害我。
这里头还有一定的传播学理论哦!传播学理论认为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经历削平和拔高的过程,传播者会依照自己的喜好过滤掉无用的信息,而把重要的信息放大。
王熙凤放大的是什么?鲍二家说的话,毒死王熙凤,把平儿扶正。因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信息。
所以,同样的事,怎么说、说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说,确实很重要。
贾母信了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贾母的功力。
贾母:“这还了得!快拿了那下流种子来!”
如何来看这句话?表面上是要拿贾琏问罪,其实是顺着王熙凤的话在说话,某种程度上带有安慰的性质。果然,贾琏提着剑到院子里,邢夫人拿下剑,叫他快出去。贾琏不听,贾母把他老子抬出来,你不滚,我就把你老子喊来。一招制敌,直抵命门。贾琏这才走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上学的时候读到这一段,没想明白。后来工作到了信访接待部门,明白了。
让人说话,天不会塌。无论王熙凤怎么说,就让她说。没事。
要出人命了,比如贾琏拿着剑,绝对要当机立断予以制止,邢夫人的第一关就做得很不错。
这边哭哭啼啼,那边要持剑杀人。怎么办?物理隔离。如果让贾琏闯到屋里来,是要出人命的!
所以,贾母前后两句话并不矛盾,充分体现了咱千年历史文化传承过来的生活智慧。放到工作中,就是工作艺术。真的是大智慧,看似无意,实则有心。
说白了,先让冲突的双方冷静下来,不要指望当场解决。冷水一盆,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