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不在香港地,但很近。从小看电视,右上角总有一个三色图标。后来慢慢知道了,看的是翡翠台,是TVB。
小时候看的大部分动画片都是在三色台看的,哆啦A梦,宠物小精灵,钢铁神兵,游戏王......后来才知道那都是日本动画,有的译名跟大陆的不同,奥特曼我们不说奥特曼而是超人,超人迪加,超人佳亚;数码暴龙,即是数码宝贝;棋魂港译是棋灵王。大学里碰到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大家一交流,才知道我们看的动画片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再有就是,我们没看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邋遢大王,苏克和贝塔这些大家口中的经典。
电影也看了不少。每周日的地道影院,周末明珠台的荷里活大片。明珠台的一般是外语原音,翡翠台的就是粤语配音,多为香港电影。有一年,铁达尼号(泰坦尼克号)要在周六还是周日晚上播。还记得是陈奕迅和容祖儿配的音,当时我只看了开头讲打捞船体的,以为是另外的电影,就没看下去了。周一上学的时候,有的男同学就在哪调侃那些裸露镜头。
周末除了电影,还有综艺节目,大家都爱掌门人;美食节目,中西合璧;旅游节目,宛如哲学旅程,例如,向世界出发,拍得很好看,每个地方邀请一个明星去,在陌生国度里体验美和丑,感悟情和爱,个人的故事融入当地的故事,配上姬神的神曲Earthflame,能让人起鸡皮疙瘩。例如,走过烽火大地,把镜头转向战火弥漫的中东地区,展示另一种生活。绝不只是游山玩水,并非无病呻吟。
当然还有港剧。那时候每每有大热剧,收视率高的,我们这边也会争相守着晚上几点档准时收看。警匪,律师,法医,各行各业;穿越,神话,历史,轮番上阵;游泳,拳击,飞行,无所不包。回到学校就跟小伙伴讨论个热火朝天。初中那会大热的有溏心风暴,我们住校的看不了,眼巴巴等着第二天早上来的同学分析剧情走势。港剧中多见家长里短,是其一大特色。那些“做人最重要嘛就是要开心”的台词,出现很多次“你饿不饿,我煮面给你吃”的场景,处处见乐观。
广告是一大乐趣。有创意十足的广告,有意思的广告词,我们时不时模仿几句。有很多公益的广告,告诉你正确的洗手方式,家禽要煮熟,怎样防蚊,洗黑钱是犯法的等等。印象深刻的是一则很老的广告,不知道今天还有没有播:一个郁闷不乐的少年跟伙伴去踢足球,结果下雨了,少年心里想:连踢个球老天都要下雨,难道老天爷也不喜欢我吗?他的小伙伴说,明天踢吧,明天会是好天。镜头一转,朗朗晴天,少年和伙伴们踢得好高兴。最后少年问,你怎么知道今天会好天的?答,因为希望在明天啊。
每晚六点半的新闻是我家有一阵子必看的。短短30分钟,有香港本土新闻,北京那边的新闻,国际消息,最后是体育新闻。新闻播完之后呢就是一些访谈记录类节目,介绍某种文化现象,追踪了解某类特殊人群的生活,探寻历史古城踪迹等等。
那时的TVB,有多元的文化,保留传承的传统,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急不躁,一如这座城市。网络时代的到来,电视的角色多少发生了变化,关注TVB的人少了。大家说香港电影没了昔日的辉煌;越来越多大陆电影上映,屡见大陆电影在颁奖礼斩获奖项。我们说值得一追的港剧少了;更多大陆的电视剧被引进,收视可圈可点。家里的翡翠台已经看不到香港的广告了,有时候还在新闻正播放的时候突然中断信号,转播本地的广告。
出现了新的更大的挑战,有了限制,虽艰难,仍相信,希望在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