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古典老师的关于实现目标的个人策略。受益匪浅。
关于成长,就像拉一条橡皮筋。上边是愿景,下边是现实。
梦想越狂野,拉扯越大。如果没有梦想,就好比橡皮筋长久放着,就会生锈变软,即心智上早衰。
在愿景与现实之间,容易出现四个问题:
1、自我实现的张力。
2、目标损耗。
上面拽橡皮筋的手慢慢地往下放。慢慢的,目标往下动,滑回舒适区。自我目标,自我实现,会自欺欺人。目标忘掉了,目标损耗了。
3、目标太狠,皮筋断了。
4、皮筋拉成环了。方向太多,目标太杂。
个人战略的重要性
大部分人常常VS有战略的人(以古典老师为例,每年一周的时间过一遍目标和策略)
1、随波逐流VS掌控方向
2、缺安全感VS放眼未来
3、有目标的人,有着隐秘的兴奋感,慢慢积累,持续做出吓人的事情。好比:粪堆下边是金矿,旁人笑话,做事的团队相视一笑。
4、说不清楚VS说明白且获得资源
5、有目标滑回舒适区VS细化目标并防止“目标损耗”
人,应该有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然后怀着这个惊天秘密,投入、私密又快乐的生活,滑入你的梦想。
个人战略的核心4要素
1、愿景:星星与云雾3年
2、目标:1年的山头有个红旗,能看清楚。
3、需要的资源:时间、能力、钱、人脉团队。
4、矛盾:遇到障碍时、资源紧缺时,怎么办?
例如:要有做不完跳楼的那一个,团队才有机会拿到风险投资。
个人战略的思考方式
有个三年之期。
如果成为这样的人,今年要干成什么样?
愿景-目标-资源-矛盾
墓志铭:在你离开人世,你希望成为谁?
三年愿景:三年后,你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
一年目标:如果三年要成为那样,一年要做什么?
盘点资源:如果要做成这样,我该投入什么资源?
核心矛盾:到底是什么在阻碍你达成?
你的计划为什么失败?
A其实你根本不想要,只是写着觉得牛逼。愿景出了问题
B目标不清晰,你也不知道做到了没有。目标出了问题
C想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根本没有好好算计过要付出些什么。资源没盘点对
D总是在有点效果有点冲突的时候,又突然打回原型。内心矛盾没解决
古典老师提出了“愿景9宫格”的说法
1、职业
A成就
B眼界、能力、资源
C收益(职位、年收入)
2、自我
A爱好、梦想、兴趣
B学习
C身体、情绪
3、社会
A亲密关系/家庭
B原生家庭
C社交公益
用自由书写的方式,填写每一个项目。
为什么要写三年?
三年很长,长到能够发生狂野神奇的事情。
三年很短,不至于白日梦。
站在三年的维度看,很多事情的重要程度会不一样。
站的长远一些,能看到很多风险和机会。
自由书写技术
就是在空白的纸上,按照某一个主题,不加思考的写作。
在300字以后,就开始写出自己显意识不知道的事情来。大脑就这么神奇。大脑的内存就300个字,编造出来“不可能”,“不行”。300字之后,内存已用完,内心真实的想法就会喷发出来,非常爽。写着写着,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写出来了。
个人战略的具体制定
个人战略1.0
如果三年达成这个目标,一年内比较靠谱的是什么呢?
计算、查找、请教、调查。加、减、乘(整合)、除(分解)。
个人战略2.0
资源预算表。时间、能力、资源、财务、平台、物件,计算所需投入,合并同类项。
小目标、时间财务投入、能力差值、人脉差值。
为什么要预算?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多贪婪和不靠谱。
很多定计划的朋友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不是这样,是计划出错了,是计划的能力太差。
只有列出来每一项计划,才不会做无用功。
个人战略3.0
排出核心目标、时间财务分配方式、能力优势与提升计划、人脉积累计划。
发现核心矛盾。找到障碍自己的核心矛盾。
过去的粘力是实现未来的愿景的最大障碍。
往往是快走到愿景的时候,由于过去的粘力太大,又拽回去弹回去。
有的人往往做得很好,又被拽回去,做得很好,又被拽回去。如果不解决内在矛盾,每个人都有成长上限。
怎么办?先找到自己的核心矛盾,然后用更大的格局、决心和技能整合。
深挖出矛盾,然后根据上述列出计划表。反复跟踪,反复改,反复再反复。
总之,实现个人目标,有16字方针:疯狂做梦、认真算计、钉死目标、深挖矛盾。
看了那么多道理,学了那么多策略,必须花功夫思考,制定自己的计划,并反复修改,反复思考,不断实践,才能修正再修正,走上腾飞的成功路。
爱讲演的小女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