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我到这家创业公司已经快三年了,三年里一直在做战略规划相关的工作。以前,我认为对于一个战略分析师而言能够看透未来是最重要的。因为战略做的就是与未来相关的工作,所以不管是在这家公司,还是在之前的公司我都特别重视培养自己的行业分析能力和遇见能力。
这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最近我会觉得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要想让战略落地,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更为关键的是先让大家在同一套思维框架下想问题,把大家拉倒同一个平台上对话。这样我们通过行业分析或者遇见得出的一些核心洞察,才有落地的可能。
当然不乏有创始人特别强的创业公司,可能本身由于他的超强能力和人格魅力,就能把大家凝聚到一个平台上,大家都在创始人的基本思维框架下思考。但是对于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创始人可能是某方面的专家,但是对于创业公司实现了从0到1之后,如何更加规范地发展,如何更加科学地进行战略规划,是没有见解的。这个是战略规划部门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过往的经历中,我们更多的工作方法是做行业分析,做竞品分析,然后结合公司的实际状况给出自己的建议,对公司的战略直接给出自己的规划。但是发现自己做了很多工作,实际公司并没有落下去?最近我觉的可能是方法错了,所以才有了上面的思考。
直接给出的分析或者规划路径,大家感受起来并不明确,看似大家也没什么意见,但其实并没有达成战略共识。真正的战略共识来自于激发了每个人的内心,从每个人的内心对公司战略的真正认同。这是简单通过战略部门给出不能实现的。所以哪怕战略部再牛,能看到未来,给出明确、有条理的计划,也不能这么做。战略部首先应该做的是设计一套战略设计、实施的方法论,而且要把这套方法论传递给大家。通过这套方法论,和高层管理者一起探讨公司的战略,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形成公司的战略。这样的战略才具备落地的可能性,花时间打造的战略才能形成战略共识,才有落地的可能。
所以如果现在再做公司的战略,首先我可能会给全体高层管理者将的是战略设计和实施的方法论,打在一套大家思考战略以及实施展露的思维框架,这套思维框架是企业所有人思考战略的操作系统,将大家的思考拉到一个平台上,这样会极大地利于之后战略的落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