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断舍离”起源于我不会收拾家务。
是的。我非常不会收拾自己的家。家里仿佛永远乱糟糟,永远堆着那么多东西,新家仿佛只能新三天。做女人做到这个份上,实在觉得很丢份。也请过家政,小时工,但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我要的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而更是“整理房间”。而保洁人员是没有权利和义务和能力替你将物品归类,收纳,或者拿出去扔掉的。
偶尔听一个朋友说,她正在学习断舍离。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干净,漂亮,时尚又讲究的人,从来不会和我一样,出门光鲜亮丽,回家无处落脚。我每听到别人说某某家里整洁到桌子上连茶杯都没有,水果都没有的地步总是很困惑:难道这些人都不喝水不吃水果的吗?都放在哪里?我的酒柜里总是放满了自己喜欢的各式咖啡杯,高脚杯,果汁杯,花草茶杯;餐桌和茶几上永远摆着各种水果、零食,满满当当。
于是在干家务的时候,开车的时候,运动的时候,我戴起了耳机,开始从喜马拉雅上听这个很早就听说的“断舍离”。
原来它不但只是教人整理家务,更教人整理自己的内心。断舍离掉生活中没用的杂物、垃圾,也断舍离掉带给你糟糕生活的人和事。
听了几天之后,终于下手了。思索一番,决定先从衣帽间下手。这是一个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地方,也相对来说更整洁一点。
开工后,才发现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我究竟为什么买了那么多的衣服?关键还总觉得没衣服可穿。
整理我自己的衣服就耗时两天,其间的体力活诸如掏空衣柜呀,擦拭每个角落的灰尘呀这些细微的工作不必细述,唯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好多衣服当初买的时候小贵,然而很快就不喜欢了或者不合适了,既不舍得送人,也不想再穿,日复一日的挂在衣橱里不见天日。当我与它们对视的时候,觉得它们简直就是深闺怨妇,正在幽怨的瞅着我一言不发。
问题出在选择这些衣服的时候心中的纠结。有的衣服你可以毫不犹豫装进准备好的袋子里,有的衣服却分明在说,我明明很美呀,你为什么抛弃我了?仿佛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渣男。也许,过几天我就可以试着穿它们了。于是它又被挂回去了。等第二天一边听着手机里播放断舍离,一边重新审视那些衣服,我知道我不可能再穿它们了。于是又被叠到了包装袋里。
就这样反反复复,挂进去,拿出来,整理出了三大包不要的衣服。其实平时我也断断续续常常把许多衣服拿出来送人,想不到现在仍然有这么多,一时觉得自己真是浪费。地上堆满了腾出来的衣架,而衣柜里仍然看起来很满。但是我是个对自己很宽容的人,告诉自己,初学断舍离,你已经很不错了。
结论:有些衣服,不要想着你以后会穿,如果你已经一年没穿,以后更加不会上身了,如果有人中意它,大方的送出去,让衣服和喜欢它的人都开心。
二,衣服挂好之后,不知道为什么仍然很不顺眼,没一点想象中的美好。观察半天,明白了症结所在:衣架。那些颜色不一大小不等的衣架花花绿绿五光十色,正在散发着廉价的气息。天哪,我以前究竟有什么毛病,买衣架不晓得颜色一致?只好死气败力继续折腾。
最后,暴露在外面的没有柜门的衣格中用与衣柜同色的深木色衣架挂了几件漂亮的长裙,衣服与衣服之间有了间隙,不再为了利用空间而挤的满满的,一下子感觉成了高档商场的衣橱。空间感造就了视觉上的美感。衣柜里面,左边纱裙一排排同一种衣架,右边短袖一排排同一种衣架,一下子没了刚才眼花缭乱的感觉。
原来,衣架这个小小的细节竟然影响大局。
结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这话不仅应用于大事,同样应用于琐碎生活。
收拾完了自己的衣柜,把家里每个人的衣柜都整理了一遍。三个男人的衣服要简单的多,也有了经验,整理起来已经感觉得心应手。
忽然之间就感觉自己有了强迫症。以往回家常把脱下的衣服往椅子上一堆了事,现在椅子上放一个胸衣都觉得刺眼,需要马上把它们挂回衣柜。
审视一下几个房间,瞬间感觉都变得清亮起来,仿佛从里到外都散发着一种光芒和温暖。其实以前,我也每天都把每个衣柜的外表擦拭的很干净,但是总有一种乱乱和脏脏的感觉。现在把内里收拾好,角落里的灰尘除去,为什么从外表看起来就不一样了呢?白色纱帘飘动着,连我那束干玫瑰花都似乎散发出了清香。
难道平日那些负荷过重的衣柜也都在无声的抱怨着?还是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心理作用?
我宁愿相信,万物皆有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