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领导,你知道下属最关心的是什么吗?

领导,你知道下属最关心的是什么吗?

作者: 第一任职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9:43 被阅读74次
    领导,你知道下属最关心的是什么吗?

    年初,在体制内挣扎近20年的李瑞龙,经过多年论资排辈,在一个偶然机遇下,有幸去掉了处长前面那个“副”字。

    说实话,老李对组织还是由衷的感谢,从内心深处感谢组织的信任提拔。因此,老李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回报组织重用,也期待在新岗位迅速踢开“头三脚”,向领导证明自身实力,在群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与威信。

    但是,老天往往喜欢安排“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反转剧情。

    老李新官上任热情似火,可谓满腔热血动力十足。可是,除老李刚上任的头几天,大家前来道贺之外,下属的态度并没有预期的热烈,热情也没有预想的持久。大家天天仍然波澜不惊,循规蹈矩正常上下班,对新处长上任就像冬日的太阳——热面不热心。

    下属不瘟不火的态度,彻底激怒了老李,内心顿感自己被蔑视,权威受到挑战,遂决定采取雷霆手段治理这种不良风气,找回属于自己应有的尊严和地位。

    其实,老李并不搞清楚下属真正的想法。他之所以能去掉前面那个“副”字,除了与他能力无关之外,还存在很大的偶然性。

    上任处长在位时,老李与王军同为部门副处长,由于王副处长能说会道,擅长察言观色,与上任处长关系很铁,几乎所有事务都由两人决定,老李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后因两人存在经济问题,集体闯“红线”,违纪违法,组织决定重用老李。否则,怎可能轮上一直沉默寡言、刻板固执、只会埋头拉车不愿抬头看路的老李呢?

    因此,李处长履新,在下属眼中并非凭实力上位,只是出门被“馅饼”砸着头,运气而已。但是,位置的升迁一时很难改变在下属印象中根深蒂固的老实巴交、逆来顺受、孤立无援、独来独往的副处长形象。

    但老李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自己对下属过于仁慈,所以才会造成现在的局面。

    因此,老李决定新官上任,就要把“三把火”烧起来,要让下属知道现在谁在位,谁掌权,谁说了算,要用自己的手段让下属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职场道理。

    于是,老李刚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废旧制、推新政。废旧制,目的是让下属知道,前任处长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我当家作主,逼迫大家认清当前形势;推新政,目的是向下属展示权力的威严,让下属内心明白“权力就是铁,谁碰谁流血”,不愿跟随我的步子,就换思想走人。

    从此以后,李处长对部门管理作了以下规定:

    1、违反纪律规定,不管以前如何处理,现在一律采取一次谈话、二次警告、三次扣工资的办法进行处理。

    2、对不服从安排的、迟到早退的、不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采取月考勤打分,总分低于规定分数线的,扣发年底奖励工资。

    3、提高请假审批权限,所有人员上班期间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经处长签字审批,请假时间一律从年假中扣除,或折算成钱,从年终奖中扣除。

    4、所有经费开支必须提前报处长审核,经处长审核批准后,才可执行开销。彻底改变以前各科室自主确定开支项目、处长签字的惯例,将经济支配权全揽于处长一人之下。

    紧接这些规定之后,在人事任用上又出台新规,要求严把干部任用关口,严格资格审查标准,一切从严从实,即使从事技术的干部,虽然年限已到,只要有一个条件与规定打了“擦边球”,就不同意调整职称级别。

    权威之下必有奴隶,这些新规出台以后,一些墙头草、势利眼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紧密团结在处长周围,成为了第一批既得利益者。

    但是,这些规定和做法,真实地伤害了一大批下属的切身利益,顿时惹得大家怨声载道,搞得单位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整个部门工作激情与氛围明显下滑。

    在一些组织会议上,老李还大搞一言堂,根本不顾及他人意见与看法,把他人的存在当作摆设。久而久之,他距离下属越来越远,越来越被孤立,工作越来越被动,最后,终于有了“老牛拉破车”的无力感。

    老李自己也很苦闷和奇怪,自己坚持制度管理,应当是最科学的、见效最快的管理方式,现在却事与愿违,把自己从一个极端推向了另一个极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老李坚持制度管理本身并没有错,错只错在不解下情,没有摸清职场人“最关心最在乎什么”这条脉搏而已。

    职场人关心的重点之一————工资待遇

    工资待遇一直是职场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虽然有些顶层精英不为钱而工作,但众多的职场人却离开钱而活不了,因为,每个职场人的身后都有年老的父母需要敬养、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喂养,更多职场人还要承受货款购房买车、朋友圈子周旋维系、婚丧嫁娶大幅支出的压力。所以,工资就是职场人的工作的动力源泉,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谁要动他们工资,就是要逼他们为“命”拼死挣扎。

    显然,老李并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在他制定的系列规定中,条条与工资待遇挂钩,表面看,这些规定可以层层传导压力,能促使下属竭尽全力去工作。但在下属们看来,这些规定就像屠夫天天拿着刀,时刻准备着切割大家身上的肉,只要稍不注意,就会鲜血直流,让人痛不欲生。因此,这些规定只会激化下属反感情绪,加深相互间矛盾。

    老李营造出一个危机四伏的工作环境,不仅不能帮助大把精力集中于工作,反而会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自我规避自我防范之中。

    因此,如此野蛮的管理方式,不仅不会让下属屈服于自己的权威,反而会因下属不尽责不尽心,在工作中种下各种隐患,为自己职场生涯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另外,以克扣下属工资为手段的管理方式,实质是领导无能的外在表现。京东刘强东曾经说过:“克扣员工三险一金的行为,是非常可耻的行为。”李处长在管理中,不从管理规律、自身素质、客观条件、工作思路、管理方法上求创新找出路,而是希望以这种低劣的手段迫使下属屈服,虽说是无奈之举,却也不可饶恕。

    职场人关心的重点之二————成长进步

    每名职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是美好的、充满正能量的梦,从本质上讲,这个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质量优劣之别。职场人都希望自己的梦能够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体现人生价值与理想。

    作为职场领导者,务必摸清下属这一特殊属性,抓住职场人这一根本需求,主动为其提供平台,鼓励其成长进步,合理利用促进,必将给单位带来勃勃生机生机与青春活力。

    但是,李处长却在这一秘诀上逆向而行,在下属成长进步这个问题上,不仅不正面激励,助其成功,反而人为设定限制,以权谋私,把下属成长进步作为自己把控局面的筹码,这必然会引起群愤众怒,把自己逼上绝境,最终形成“鱼死网破”的尴尬局面。

    帮助下属成长进步,需要领导具备一定胸怀、情操和涵养,并且要认识到“帮助下属就是体恤民情,提拔下属就是收买人心,重用下属就是交派任务,启用下属就是分担责任”这样的职场道理,才会增强为下属分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心下属成长进步,体制内的领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人才梯次制度,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位。

    2、建立公正选拔制度,确保想进步者有保障、想干事者有平台、想成事者有机会。

    3、建立人才培训机制,采取“送出去学”与“请进来教”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岗位尖子人才。

    4、建立人才推荐机制,制定人才晋升计划,积极协调上级机关,主动向领导汇报人才情况,适时推荐外送人才,采取立足单位任用一批、向外推荐提拔一批的办法,拓宽人才成才渠道,确保人人有机会做梦,人人都能实现美梦。

    职场人关心的重点之三————主体地位

    如果谈职场人的“主体地位”,可能有人会有些许不屑,认为太虚太空太假,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其实这种观点不太准确,从哲学角度谈职场的主体地位,不仅不虚不假,而且对职场管理还非常有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

    在谈职场人的主体地位之前,我们先搞懂它的内涵与定义。职场人的主体地位是指,职场人是单位或企业的一切活动的主体,在单位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居于自主、积极和主动的地位。

    说得通俗些,职场人是有明显主体意识的人,是单位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单位或企业任何工作的执行者或决策者,离开职场人,一切集体活动都是空架子。

    同时,职场人自身的这些根本要素,符合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基本原理,因此,职场人是单位或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是决定单位或企业发展的真正主人。

    因此,领导尊重职场人的主体地位,实质就是认同职场人的存在价值,尊重职场人的应有权力,也是培养职场人“以单位为家”的主人翁意识和“今天我因单位自豪,明天单位因我自豪”的拼搏进取精神的唯一出路。

    然而,李处长却反其道而为之,不仅大小会议剥夺了下属作为主人翁的发言自由,更是采取“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强硬手段,压制逼迫下属脱离中心,游离于组织之外。如此脱离轨道的做法,既冷漠了民心,又涣散了人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刺伤了单位利益,又刺伤了自己形象。

    尊重下属主体地位,体制内领导需要做到几点:

    1、开放言路,允许员工畅所欲言。

    2、放权于民,分担责任,允许群众参与集体活动。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群众意见建议。

    4、畅通民主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把握下属根本需求,不仅适用于体制内单位,加以变化,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导,你知道下属最关心的是什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em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