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掉的牛奶,不认识“爱因斯坦”的谎言,是一段成长也是一种磨灭吧。
《狗十三》的女主是李玩,父母离异,父亲再婚并与后妻育有一子。李玩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了一个弟弟。等到弟弟长大可以学滑冰了,李玩才被通知那个穿黑衣服的滑冰的男孩是你的弟弟。
李玩的父亲基本上没有认真听过孩子的想法,他让李玩放弃自己喜欢的物理去学习英语,让李玩为了自己应酬喝酒,让李玩一次次对自己失望。他曾经送了李玩一只狗,李玩好不容易接受了狗狗,并给他取名“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就好像是李玩,也好像是李玩的亲人,是她的精神依靠。“爱因斯坦”不幸走丢,李玩拼了命地寻找,而李玩的父亲根本没有帮助李玩寻找,在李玩深夜跑出去寻狗的时候也没有出去找李玩,反而是李玩年迈的爷爷牵挂着李玩。后妈出了主意买了一条相似的狗伙同全家一起骗她,李玩强调自己想要的是“爱因斯坦”而不是随意的一个替代品,如果找不到“爱因斯坦”也没关系。但是后妈责备李玩不懂事,既已找回了狗为什么不能承认它是“爱因斯坦”。他们不愿意和李玩沟通反而将李玩越推越远,父亲觉得是李玩深夜不归差点让许久不出门的奶奶走失,于是打了他让她道歉。殊不知,李玩的晚归和压抑与他们密切相关。
李玩慢慢地变得“懂事”了,慢慢地觉得新的狗狗和自己差不多,她把它当成了“爱因斯坦”。她得知弟弟的身份之后,弟弟就进入了自己的生活,爸爸妈妈也住在了爷爷奶奶的家里。弟弟转椅子摔倒,哭着要打椅子打姐姐,继母心生隔阂不愿意让李玩和弟弟玩。弟弟的生日上,只有李玩是个局外人,没人介绍,没人理会。弟弟打破了奶奶的头,李玩认为弟弟应该向奶奶道歉,爸爸却说孩子小不懂事。弟弟打了狗狗反而被咬,继母要求把狗送去狗肉馆。李玩跑了好几家狗肉馆都没能找到它。
李玩悻悻地回家,精神依靠又没有了。楼上自以为的鸟叫声居然是精神病的邻居发出的,李玩看着被绑在担架上的邻居……自己的周围还能有谁能信任呢?
李玩慢慢变得“懂事”,在升重点高中的庆祝宴上,喝下爸爸为了奉迎领导而递过来的酒杯,吃掉了领导为她点的红烧狗肉。
李玩 在悲凉和孤寂中慢慢成为爸爸想要的孩子,可她却只能孤独……
结尾弟弟也和姐姐一样,在家人的溺爱和压制下变得“懂事”。
爷爷奶奶爱李玩,无条件的爱,爸爸爱李玩却不关心李玩但更爱弟弟,后妈只爱弟弟……李玩孤单,和她最像的只有“爱因斯坦”,但是最后“爱因斯坦”也不能陪她。爷爷曾经说,养孩子不是给口饭吃就行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如果说李玩是家庭的破碎被忽视的缺少爱的结果,那弟弟则是溺爱和压制的后果,过分的溺爱让他失去独立的人格,过分的溺爱也容易让父母企图为他安排一切压抑他的天性……
希望“爱因斯坦”能够找到李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