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学习,而是花一天时间把现代文学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作品整理了一遍。从鲁迅的《狂人日记》《故乡》到韩少功的《爸爸爸》《马桥词典》,再到金庸的《笑傲江湖》《鹿鼎记》,内容短的,就复制原文;长的,就把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手法搬运过来,同时下载了19篇论文,积攒到Word文档,居然有300多页。
我不怕吃这份苦,我怕的是没意义。这份资料整理下来不是拿来背的,而是当做作品一样阅读的,以便考试问及作品时我能有话可说。可毕竟现代文学占的比值不高,那我这样子还有意义吗?
既是囊括绝大部分典型作品,那么一定也收集了很多不重要的内容,把精力放到那些不重要的,是不是一种浪费?如果我单磕常考的重点篇目,是不是“性价比”更高?我开始怀疑自己“蹉跎”了一天的意义,可又觉得,只看常考的篇目,如“鲁郭茅巴老曹”、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文学、寻根文学、女性文学,终有押题之嫌、偷工减料之嫌,也担心不够全面。为了心安,总要腾出时间作一番整理。
“不怕不怕,你这样整理一遍,对文学流变的通体脉络更清晰了。知道大背景,理解重点作品不是更明晰吗?好比英语阅读,了解英美文化背景总是有助于理解的。”我只能赋予整理这样的意义了。
但愿,今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