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加人,代表人与我有两个面。先问己,也是两个面。对方一个面,我一个面。我们要怎么样相处愉快呢?
那我要想想这件事或这个动作如果用在对方身上之前,用在我身上自己高兴不高兴?自在不自在?我愿不愿意?如果我愿意,我才能够加在别人身上。
比如体育课上传球,球传过来传过去有两个面,一个是传球者,一个是接球者。假如传过去的球稳不稳,能不能达到对方的手上,是传球的责任还是接球的责任呢?
那就是传球的责任,传球的人要承担一半的责任。接球的人能不能怪对方:“你不会传球!你看我都接不到。”接球的人也要承担一半的责任。球往左偏,身体要往左边走,球往右偏,身体就要往右边移,接球的人要随着球移动身体。这就叫调整自己。当我们学会调整自己时,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假如第一次发现对方接球有点困难,第二次还是那么困难,就是传球的人没有调整。接球的人也有一半责任,调整自己的位置,往前一步把球接到手。有时调了没有调对,也会给对方压力。
如同做人做事时也是如此,有时自己调整了,还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好。还觉得不好相处,就要反省自己可能没有调对。
做人做事怎么调整自己呢?那就要看对方的需要,需要偏左还是偏右,力道要使高些还是要降低一些呢?想想自己的角度高还是低。所以,我必须要学会观察对方的需要和个性。观察对方做事的方法,然后来调整自己。
调整了之后,相处是否更愉快,做事就会更顺利。这样做就是“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不想要的,接受不了的。
假如体育课有听到抱怨的声音:“你都不会传呀,每次传的都跑出去了,我都接不到。”然后球就失去了,变成对方的。
要么就是“你都不会接,每次到你那里,你就漏接。每次都是你。”假如我老是怪对方,也要想自己那一半的责任有做到吗。投出去的人,也要给到对方最好接的角度,力度会不会太大或者太小。
假如传出去的球又稳又好接,对方当然不会漏接。接球的人也要看球,球会动,有时被风吹了会左偏或右偏。像人的一个念头没有转过来,做事就有可能偏差了。传球的人要给予同情,接球的人要灵活。看到球来了,往左还是往右偏了,赶快移动自己的身体,向前一步还是后退一步,还是要跳起来才能接到球。这样就是证明我的灵活,学会了调整自己。
不抱怨对方,球拿到了是该拿的,没拿到球自己也占一半责任。
人己之间良好的互动,建立在彼此的尊重、关怀、包容,替对方着想。学习判断距离,决定自己的力度,顺利的传达到对方手上。我们平时的为人处事亦复如是。这样可以培养对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人的仁爱之心。
传球者要替对方着想,球如何传到对方手上。接球者要勇敢的伸出手作好准备,看清球的方向,随时移动自己、调整自己。
如果传球失败了,就要调整自己的速度、位置,是太慢还是偏离了导致没有成功。
人人替对方着想,用最好的力度、角度传给对方。有失球时,不计较、不抱怨去包容对方,传球的游戏就会玩得精彩、开心又安全。双方各占一半责任,抛高传、平传、下传,传得好,接得好,不容易受伤。
这样以后抱怨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少,反省自己的会越来越多,觉得是自己没有弄好。明白了抱怨别人,别人不高兴了,以后的合作会不愉快。要是明白自己没有做好就要停下来,改自己的动作。
听老师讲这个传球的游戏,想到自己前几天与同事的配合。那天我们说好煮西红柿紫菜汤,我又担心上午要备菜来不及,想要早点备汤的材料,想要把材料在吃早餐前就下锅慢慢熬。
后面同事又担心熬汤太久汤少了不好喝或者到喝汤时觉得冷了,让我先吃早餐再弄汤的材料。当时我把西红柿都拿出来了,准备洗和切。同事就觉得我不会配合了。后面我收拾一下桌面先去用餐了。
现在明白了,与人相处愉快要替对方着想,还要看对方的需要,不能光想到自己的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