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二十四课

作者: 学会学夫子国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21:44 被阅读26次

    善相劝,得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学会学夫子学堂

    善相劝,得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朋友之间要互相规劝“善”,这样两个人就都会建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如果对方有错误不做规劝的话,那么两个人的品德就都会有亏缺。我们学过的弟子规中规劝父母的话是:“亲有过,谏使更;怡无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在规劝平辈的兄弟、朋友时怎么样呢?“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所以必须要规劝的,汉朝时候,郑均因常常有好的建议规劝皇上,被皇上赐“尚书禄,终其身。”他还比较年轻的时候,哥哥在县衙门里当了小官,常常收受了人家送来的礼物。郑均去劝了哥哥好几次,可是他的哥哥老是不肯听。郑均就出去到别人家去做工,过了一年多些的时候,才回来。他把做工得来的金钱布帛都给了哥哥,并且说:“物品用完的时候,是可以再用劳动去换来的。若是做官犯了受贿的罪,那一生的名誉就都完了。”他哥哥听了这番话,才醒悟过来,从此就变得很廉洁。这是郑钧对哥哥的“善相劝”,但要注意的是规劝朋友的话就要有个度了,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财物的取得和给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分不明白宁可多给别人,自己少拿一些。《格言联璧•接物类》讲:“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东汉时,有一个人叫甄宇,在光武皇帝建武年间,每逢冬天寒冷的时候,皇帝下诏赏赐五经博士每人山羊一头。可是羊有大小肥瘦的不同,大家为了争夺那些大的肥的羊闹得不可开交。有人提议把羊杀了称重平均分肉。这时候甄宇也是做着五经博士,他觉得杀羊分肉是件很可耻的事。于是就拣了一只最瘦小的羊,从而避免这种无谓的争执。后来光武皇帝晓得了这一回事,就把甄宇叫做“瘦羊博士”。这样做看着是吃了亏,但是大家要知道“施”永远比“受”有福,求人难,想要别人帮助你,就要打好基础广结善缘,这样在你困难的时候才会有人愿意出手帮助你。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准备让别人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要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件事连自己都不愿意去做,那就赶快停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文化共同的行为准则,你自己不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不要怎么去对人家,你想要别人怎样对你,那你就要去怎么样对待别人。如果你用这种心去和别人相处的话,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不喜欢你的。大家知道三尺巷的由来吗?三尺巷又名六尺巷。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大学士,(另一说是康熙进士张英反正故事是一样的)家中因为宅基纠纷,修书一封,希望他能为家中撑腰。收到家人来书,遂修一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让出三尺来,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故事《梁楚之欢》讲了梁国和楚国都在边境种瓜,梁国人非常勤劳,瓜长得很好;楚国人却很懒惰,瓜长得不好。楚国人嫉妒梁国人的瓜种得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破坏梁国的瓜。梁国人发现了以后,就请求县令宋就允许他们也去破坏楚国的瓜田。宋就说:“我们要宽容地对待别人。我们可以偷偷地帮助楚国人浇灌他们的瓜园。”于是梁国人就在夜间偷偷地去给楚国的瓜浇水,不久,楚国的瓜也长得很好了。楚国人发现后,感到很惭愧,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了之后,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道歉,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通过这两则小故事我想大家都能明白了这段话的含义以及我们对待这样的事该怎样去做的道理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弟子规》第二十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uqa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