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12岁男孩子弑母案,激惹起网络上热议纷纷。我一直不敢碰触这个话题,太沉重,也太悲伤,为这个不幸的妈妈,这个不幸的家,更为这个不幸的儿子。是的,我认为这个孩子更是不幸的。他才12岁,成为了一个弑母的人,从此他的人生色彩会如何呢?与其谴责他没有良知,三观不正,不如探究他这种行为背后产生的原因。
据网上报到,记者采访他的家人,父亲说:“希望政府帮他受受教育。”
奶奶说:“当然要到学校补课好了。”
爷爷称:“就得政府管。”
这些回答的潜台词是什么:“责任是政府的,学校的,和我们无关,我们管不了。”
看看这个孩子三年前的作文:
《爸爸,我想对您说》
我一想起那一天,泪水就糊了双眼……妈妈特别交代您“不要让孩子一人在家。”……电话里传来令我厌恶的声音:“哎,三缺一,就差你了。”我恨不得把电线剪短,恨不得把电话砸碎。“爸爸,妈妈不在家,您就别出去了,就这一次。”
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孩子心中深深的恨意。这个恨意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出生带来的,而是父母的教养中来的。爸爸很少在家,在家不陪孩子却打麻将,还把碗筷丢给年幼的孩子。在孩子的求告中,不管不顾。这样的父母,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冷漠,是忽视,没有丝毫的爱啊!而那个时候,那个孩子写下这个文字的时候,孩子的泪水,是充满委屈和悲伤的,充满孤独和无奈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我们又怎么期待他对别人,对社会充满悲悯,充满爱呢?
其实,这样的悲剧并不偶然,十多年前的徐立弑母还没有从人们的震惊中逝去,2012年一个高二男生在元宵节用哑铃杀了自己的妈妈。如今,12岁的孩子残忍地数刀将妈妈杀害,也将自己的人生推向深渊。
这一个又一个弑母恶魔的出现,谁来回答,是谁把仇恨的种子种进了他们内心?是谁扭曲了他们尚嫌稚嫩的心灵?
细细探究,在这样的家庭里,良好的道德熏陶,法制教育,爱的流动都无从谈起,孩子的仇恨之心一点点滋生。所以杀母事件说到底还是家庭教育出的问题啊。一个人降临到人世间,走向社会面对一切。受益最多的地方是家庭,其实受伤害最多的地方也是家庭。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土地,播种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收获什么样结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仇恨,必然会接仇恨的恶果。父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照顾到孩子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照顾到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仅仅只顾自己感受,怎么会有这样的恨呢?我想我们一定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教孩子仁义廉耻,懂得诚信守法,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爱的表达。还要懂得对生命的珍惜。
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必须注意的是:
第一个,生命教育在家里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个,要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感受;
第三个,家里要有爱的流动;
第四个,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自律和榜样,教给孩子做人的美好品质。
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够从这样的惨案中,多做反思,引以为戒,从小给孩子教育的过程中给孩子健康的心理。让弑母案再也不要出现了。
通过简书平台,为每个家庭祈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