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来自于德国儿童文学家雅诺什的一篇著作《噢,美丽的巴拿马》,主要讲的是小熊和小虎意外发现装满香蕉的箱子,并且在看到香蕉箱子上写着“巴拿马”后,疯狂寻找“巴拿马”这个地方,但精疲力尽后发现自己居住的地方就叫“巴拿马”。
如果时间是我们的人生坐标,那么选择则往往发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令我们迷茫、无助和焦虑,而学会选择也就是学会认清自己以及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做“最优”选择而不是“满意”选择
这一章主要讲解的是“选择”,在《哈利波特》中有这样的一幕桥段,小哈利在学校受欺负,想给予暴力反击,邓布利多对哈利波特说“我们本以为在生活中遇到的都是the right way和 the wrong way的问题,但其实不然,在真实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都是the right way和 the easy way(便利且容易达成)的问题。所以你要做的是正确的选择还是便利性的选择。”最终哈利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孩子们相处融洽。
哈利波特而在我们人生当中,也同样面领着这样的选择,本章节我们把它称作“最优选择”和“满意选择”,不管是哪种选择都取决于我们内心中的评判标准,往往“最优选择”,面领众多挑战,最终实现的难度较大。而“满意选择”容易达成,更贴合人的情绪。另外我们只有在惰性/冲动的驱使下,才更容易做出“满意选择”。但真正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依然是“最优选择”。
在美国有一所世界闻名的网络在线学院叫做可汗学院。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多年前曾是一家对冲基金高级分析师,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自己更擅长做老师,他能够用深入浅出的方式给孩子们上课,让他们听懂。他还意识到如果能在网络上发布课程,便可以让许多不适应课堂教学且成绩落后的学生后来居上。于是他开始在业余时间录制视频课程并免费发布。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但这个兴趣也占用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可汗学院他必须在兴趣和工作之间做一个选择,他最终放弃了高薪的工作,选择了前途未卜的线上课程公益教育事业,起初他只能用自己的积蓄来维持这项事业,还有部分网民的慷慨捐赠,但这怎么够呢?幸运的是不久后风险投资人约翰.杜尔夫妇和比尔盖茨的累计高达160万的捐款帮他渡过难关,今天的可汗学院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在线课程平台之一。
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一个人内心中不同的格局决定了他要做出的“最优”选择的高度,我们用《一代宗师》剧照中所提到的人生格局,分为“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不同的人生格局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在此我们将人生格局分为四个维度“零度格局”、“一度格局”、“二度格局”、“三度格局”。
一代宗师其中零度格局:盲从(看不见),主要讲的是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争做墙头草,喜欢跟风。容易受环境影响。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指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做的任何事情或任何选择都为了做到自我收益最大化,且笃行丛林法则。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指的是一个人为了理念而生,毕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对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的专研,并常常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指的是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目标的人,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能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从看到的是幻想和噪声;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那么在二度格局下,我们看到的是世界深处的真善美,三度格局,我们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集体之间的纽带。在不同的格局下,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什么造成了我们的“选择困局”
在面对众多选择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陷入选择困局中,困住我们的不仅有外界的客观事实,还有我们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这些东西会在我们思考时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只能看到两三个由我们的个人经验或者已知事物“可见选项”,而意识不到更多的未被发现的潜在“可能选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容易做出“满意”选择而不是“最优”选择“。
隐含假设主要分为四个方向,“赛道假设”、“低关联假设”、“僵固型心智”、“零和博弈”等四个方面。认可“赛道假设”的人暗自认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比赛,非赢即输。所以他们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最终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地轨道上不停奔跑。
赛道认同“低关联”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都是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未来要在商场上驰骋的没必要学钢琴,程序猿小时候没必要学画画。但最终世界证明这个假设是错的。就如乔布斯所说“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存在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认同“僵固型心智”的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能力,其中很多人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平平,于是遇到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的人,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所以不惧怕短期的失败,而是越挫越勇。
认同“零和博弈”的人,在与人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而史蒂芬.柯维,倡导在“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努力寻找一个“我们的方法”。
而这四种隐含假设造成了我们的人生困局。
打破选择困局的思维框架是什么呢?
第一个思维框架叫“目标悬置”,在这个思维框架下,我们可以使用“悬置模式”来行动,中间暂停我们的目标,去做其他的事情,然后在重拾我们的目标。这样我们的生活、学业和事业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比如说斯坦福大学的“开环大学”改革,将“固定”四年制大学进化成了“开放”六年终身制大学。
思维框架第二个思维框架叫“能力嫁接”,出于将一种能力嫁接到另一种能力上。譬如说世界著名的折纸专家罗伯特.朗,原先是在NASA做一名物理学家,最后他辞去工作,全心投入幼年起热爱的折纸艺术中,最终成为一名折纸艺术家。那么为什么他会将儿时的爱好变成自己的职业呢?一方面,他从没有舍弃过自己的爱好,一直在业余时间探索折纸的艺术,一方面,他发现折纸艺术是需要借助数学工具进行分析的,于是他把数学方面的能力嫁接到折纸中,最终折纸技术突飞猛进。
第三个思维框架叫“特性改造”,我们一直以来固定式认为工作是“要我做”,兴趣是“我要做”。我们需要将转变“兴趣是消费性,工作是生产性,两者独立”的思想。我们依然可以将消费性兴趣转变成生产性兴趣。譬如中国“游戏禅师”陈星汉,从小迷恋上《仙剑奇侠传》等网游,就一直想设计一款与此能媲美的游戏,他讲自己的兴趣便成了自己的事业,最终成为著名的游戏设计大师。
在选择困局中,如何做出正确选择?
在本章,我们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维度分析法,一种是拇指原则。
多维度维度分析法,是在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精细化思考,考虑各个维度的前提下设置的分析法。首先我们需要从源头开始梳理,对于选择(问题)重新定义,接着我们要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列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接着罗列因素进行筛选并权重赋值。同时给各因素进行针对选择打分,最终累加(因素*权重),对比总分。
拇指原则,基于我们只考虑少数因素来做出的选择。譬如说,婚恋选择,我们在选择女朋友或者伴侣时肯定不会选择用维度分析法这种复杂且精细的方式去筛选我们的配偶,更多的是基于“生理上由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顺畅”这一点去做的。
我们所处的人生,是可以持续而反复构造的
从上文,我们知道了做什么样的选择,什么造成了我们的选择困境,如何摆脱选择困境并走出最佳选择。但我们知道人生道路很长,且充满选择。我们又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珍妮.苏克在求学史上有着几位著名的大神,珍妮.苏克就是其中一位,小时候她品学兼优、多才多艺,还进入美国顶尖的芭蕾舞学校接受训练。一直到15岁因父母怕单位学业而被迫退出芭蕾舞训练,高考她考入了耶鲁大学,期间她进一步发展了对文学的兴趣,毕业时拿到了马歇尔奖学金远赴牛津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并获得文学博士,就在众人认为她一定是终身走文学事业时,她又转而攻读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从芭蕾舞潜力新星到文学博士到法学博士最后到哈佛教授,珍妮的人生发生了好几次重大转折,但是他对自己热爱事物的热情时一直没有蜕变的。
我们的职业生涯其实可以分为外职业生涯和内职业生涯,其中外职业生涯主要讲的时我们的职业及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内职业生涯指的是我们的内在兴趣、禀赋、动机和能力,他们一般是连续发展的,绵延在人的一生之中。
人生就是持续反复的构造,它既是不断延续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就像一个故事,有冲突,有转折,有高潮,也有预埋在暗处的种种伏笔,但是我们要逐渐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什么,并不断主观性校正我们的人生发展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