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庸传》有感

作者: 杜世通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22:47 被阅读44次

    花了几天读完了全书,整体来说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我对金庸的认识如大多常人一样始于武侠小说。虽然也知道他办报,写社评等其他事务,但在读本书之前,还是更热衷于金庸而非查良镛!

    查先生一生经历丰富而复杂,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01 家庭对人的影响

    家庭对一个人的修养见识实在太过重要,先生生于耕读世家,每个成员以学问为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查先生的母亲时常与家中的女眷以争相背诵红楼梦中的诗词为乐!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孩子自然会慢慢的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年少时候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实在太过重要,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定要着重的去影响他们,身体力行的鼓励他们多读书!

    02 早期经历

    第一次全面了解了抗战前后金庸的艰苦求学生活,日寇入侵,家庭被毁,远走他乡这些经历成就了他日后武侠中的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国破家亡的背景下,那些中小学的老师们还能以办学育人为己任,读至此不禁令人落泪,感动于诸公的国家情怀,更艳羡查先生能在成长的关键时刻遇到如此德才兼备的老师,多么希望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能够有此般师长为我领航。那将是吾之幸事!

    03 偶然因素下的必然

    人生有太多的偶然因素,但是偶然之下都有其必然因素存在!原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写武侠小说,也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在武侠小说领域大放异彩!从最开始被安排写武侠,到后来为了救明报而不得已写武侠。最后竟然开创了有华人的世界就有金庸的武侠神话。他的成功似乎充满偶然,殊不知这里面有多少必然因素的存在,从小家庭熏陶的深厚文化底蕴,战时颠沛流离的命运,平时于武侠世界的钟爱以及他崇尚自由的个性让他在机遇来临时紧紧抓住并扶摇直上!首先有器在身,才能待时而动!

    人生于世,如被风雨吹打的浮萍,不一定能做到心中所想,但往往能成就另一番天地!查先生年少时期的梦想是做个外交官,为此还曾北上进京谋职,最后由于出身问题而被拒之门外,想来当初他是异常苦闷的吧。当他暂时满足于内地大公报平静而稳定收入的工作时,又意外的被派去香港工作,对家乡的眷恋,对热恋情人的不舍以及香港这个未知世界的迷茫都让他望而却步。“南来白首少年行”是他初到香港一无所有的真实写照。原以为几个月就重返内地,谁料想这一去竟是一辈子!现在看来正是香港成就了查良镛一生的成就!正如大多数人所说,若继续待在内地,此后接二连三的反右,阶级斗争乃至文化大革命,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都将在在黑夜,苦役和批斗中度过。那时的他将没有天马行空的武侠江湖,更不会有独立自由的政治权力!可能一辈子就只剩下个庸字了!想起了毛泽东建国后多次对旁人说自己当初的理想就是当个小学老师,我相信他的这番话是真诚的,人在年轻时,经验缺乏,还未安身立命,想法往往就要从眼前的利益出发,首先就是先解决个人的生存问题!至于以后到底能走到哪里,不是单单一个理想所能决定,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怎么样,我们能做的唯有脚踏实地的最做好眼前的事。

    04 商人本性

    商人,小说家,政治评论家。在这诸多身份中,我想首先他是个商人,他从年少时编的第一本教辅书中尝到了商业给自己带来的利润,到后来创立明报的种种决策都展现出他商人精打细算甚至狡黠的一面!下属常年拿低水平的工资。所以有人诟病他的抠门和吝啬。这一点我不敢妄下结论也不能上纲上线,只记得他曾经评价自己的父亲说:"他是一个没用的人"。说这话的缘由是因为他觉得父亲放着偌大的家产而不懂得经营,所以可能他只是更懂得如何做好一个商人吧!

    05 三重身份

    明报,社评 武侠是查先生一生的三大高峰!这又分别对应了商人,政治评论家和小说家的三重身份!作为商人,他在香港回归前夕卖掉了自己亲手缔造的明报集团,这是他作为商人利己主义的一面,不管他如何表明自己对香港未来的乐观立场,但终究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政治评论家,晚年的他成了大陆台湾的坐上宾。并不遗余力的宣传共产党的正面形象,这也是为许多人诟病的一面,认为他晚年转变了政治立场,不再是那个中立客观的政治评论人了!于我看来,不管出于私人利益还是其他,中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不可磨灭的事实,每个人在如此大潮下都该调整自己的认识和立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唯一让我不能苟同的就是晚年老爷子对名利的追求!早年的他能做到白天写社评晚上写武侠,在通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游刃有余。这也是他成功之处,到了晚年,他却以历史学家的身份频频亮相于各大讲台,为此受到了众多科班出生的历史学家们的批评!说他历史功底太浅,以小说讲历史等。于我等常人来说,更加感兴趣的是金庸而非查良镛。在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就使他受到广大华人的推崇,而晚年的却他闭口不谈武侠。更多的想展现自己历史学家的一面!不能否认他博学多才,但是正因为他的杂而不精,让他很难深入的去做历史研究,而历史学家又必须专注的考证研究历史。所以他绝难胜任历史学家的职业。由于年轻时代始终没能拿到大学学位,加上他始终耿耿于怀于自己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武侠文化,越是得不到的东西执念越重。而这种执念又会随着社会地位而愈加强烈。即使晚年精修佛学的查老先生也挑不出求不得之苦。想起了张学良最恨别人谈论他北洋军阀的出身。人性如此,无可厚非。只是老先生不止一次的说自己最敬佩范蠡张良的隐退精神,为什么在实际行动中又如此不甘寂寞追逐名利呢? 也许实际做事和美好的愿望是两码事。正如他武侠中塑造的人物一样,那是我们向往的完美人格,自己也绝非做得到!

    当然也不能否认这是老先生学而无涯的人生追求。

    06 晚年心境

    光环和荣耀的背后是生活的不幸。母亲死于战乱,父亲被当做地主镇压砍头,结过三次婚,抛弃曾和自己共患难的发妻,曾为追求夏梦不得而耿耿于怀,最疼爱的儿子自杀身亡,子女没有一个可以继承他倾注一生心血的商业集团。亿万富翁坐在偌大的放屋里,望着远处的维多利亚港,是否会有无尽的孤独凄凉之感呢?

    结尾引用钱穆先生的的一段话"看历史要有能力从历史大事去把握,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他在历史大事中的作为,以及对大事的影响,不能只看小事"!我们只要记住金老的三大成就以及由此衍生的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即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金庸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gt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