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10分钟(完成)
2、读书10页以上(完成)
3、写作100字以上(完成)
今天读《正面管教》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的前半部分。这一章对于父母来说很有用,尤其是小学开始有点叛逆的孩子,他们的行为让你很难捉摸,一不小心就各种脾气不对了,大人一不注意就被孩子激怒,要么对抗,要么逃避了。了解了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其他是他们缺少信心,缺少归属感和价值感,缺少关注和鼓励,大人就会好应对了,也可以和善而坚定的应对了,不用惩罚或娇纵,也能和孩子恢复好的亲子关系。
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就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的行为。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我们是成年人,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够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考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
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受伤害补偿心理。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孩子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他们会说不知道或会出其他借口。
引导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获得关注,这会让孩子们体验到他们所寻求的归属感,并且让孩子学会怎样以更有建设性的行为来获得归属感。例如可以给他们一项有趣的任务。
当孩子抱有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所归属的错误观念(潜意识)时,就学不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权力,需要我们引导孩子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来使用自己的权力。
当发现自己和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时,最有效的做法是立即退出争斗,并要承认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咱俩陷入了权力之争。我可以看出来我的所作所为也加剧了这个问题。我猜你觉得自己受到了压制。我不想这样,但我确实需要你的帮助。让我们都冷静一会儿,然后再看看怎样用一种对彼此尊重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感到受了伤害,就会自然反击,这似乎是人类的天性,也正是报复循环如何普遍的原因。大人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受。”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紧跟着要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
有些孩子说“我不会”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自暴自弃的孩子是真的相信他们不会。可以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说:“宝宝,我相信你会想出办法来。”然而,对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得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
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或错误观念有助于你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识别并不容易,例如,孩子可能以不做家庭作业来获取关注(嘿,看看我,看看我),来显示权力(你制服不了我),来寻求报复(你觉得我的成绩比我更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也要让你伤心),来表示自己无能为力的感觉(我真的不会)。
可以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如果你觉得受到了威胁、受到了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如果你以权力回应,就会陷入权力之争。如果你感觉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来憎恶,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如果你觉得很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或无助,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如果任由你自己的感受支配你,你也就和孩子一样会放弃。
沮丧和愤怒是对造成了我们的最初感觉的无法控制的局势的第二回应。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的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
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来反击你。
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
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