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危险了!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信息网发布的裁定书显示,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下达了《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这份文书表明,“2018年7月16日,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本院申请破产重整。”
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有关规定,法院裁定如下:对申请人山东晨曦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
从一个小县城走出来的山东首富,被这个县城的一纸裁定书,打回起点。
2年前还是民营百强企业?
晨曦集团曾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民营企业之一,数据显示,晨曦集团在2012年共进口大豆551万吨,约占全国当年进口总量的9.44%。
山东晨曦集团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员工6000余人,已形成石油化工、粮油加工、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四大主营业务。
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晨曦集团排名第26位,外贸民企500强更是排名第3位,在山东民企百强排名第2位。
2016年整个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其中石化企业总产值168.5亿元,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15.9亿元。2016年集团名列山东省企业百强28位,而山东省是中国经济第三大省,仅次于广东和江苏,能在这样的大省中排名全部企业28名和民营企业第2,可见实力雄厚。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董事长邵仲毅曾以190亿元成为《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的山东首富。
2016年,超过六成来自于商品进出口贸易业务,其中,大豆进口贸易贡献了主要部分,董事长邵仲毅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豆王”。
作为山东知名地炼企业之一,山东晨曦集团石化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共拥有350万吨/年重交沥青、140万吨/年催裂化、100万吨/年延迟焦化、25万吨/年气分等20套化工及精细化工生产装置。2006年,晨曦集团获批商务部颁发的燃料油进口资质,2013年取得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成为目前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可以看出,企业主营的业务围绕着两大主题:大豆和地炼,大豆包括了大豆进口和大豆加工行业,地炼则是地方石油炼化的简称,其中大豆行业一直是主业。
其他业务中,主要是石油炼化行业的总产值超过了150亿元,也是晨曦集团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地炼成本增加
山东是地炼大省。2017年底,中国炼化产业产能超过8亿吨,其中地方炼油产能占比接近30%,山东炼化产能占地方炼油产能的比例超过80%,也就是说,山东在1.92亿吨左右。
据悉,2016年初福布斯富豪榜给邵仲毅算出190亿身价,也就是山东省首富的时候,每吨原油的加工利润尚有900元人民币。而2018年以来,地方炼油已经有很多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中国南北两大省级地炼航母出炉。当年9月,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高调落地,山东正式成立“大炼化”航母公司。
由东明石化牵头发起,全名为“山东炼化能源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331.9亿,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山东省政府将通过基金方式以75亿元注资该集团,参与财务管理、产业管理,但不参与日常经营。
晨曦是很重要,但棋盘上已经布了其他子,地方政府替晨曦接盘,给晨曦土地,牵头债务重组,不合逻辑。
路透社今年6月的报道显示,已有近40%的中国民营炼厂处于亏损,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按照一种统计口径,6月地方炼厂处理每吨原油平均亏损约300元人民币。
从原油价格表现上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原油价格明显升高,对地方炼化企业很不利。
大豆价格大变
2012年,晨曦集团共进口大豆551万吨,约占全国当年进口总量的9.44%。但到2014年,大豆进口行业出了大问题。
就在2013年,大家还在拼命买大豆,中国大豆压榨利润基本保持在300元/吨以上,一年时间,形势大变。
在大家拼命进口时,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国内利息也高,进口企业通过信用证融资利率只有2%,商业贷款利率8%,长达3到6个月的资金零利息,让大豆、棕榈油、铜这些外贸融资套利企业大赚特赚,大豆融资贸易做得如火如荼。
2014年4月,国内多家大豆进口商集体违约的消息震动业内,一些大豆进口商没有办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到港的大豆,无钱支付,涉及数亿美元。
通常情况下,大豆进口企业在签订进口合同后,向海外银行申请信用证,缴纳20%到30%的保证金,这样企业就可以获得90天至180天不等的延期支付货款的远期信用证。一般来说,信用证是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常用付款工具,如果银行不对进口商开具信用证,就意味着将无法完成付款交易。过去,在信用证项下的银行贷款利率最低只有2%,并允许延后几个月还款。
企业拿到这一远期信用证后,可以向国内银行进行贷款,从而赚取汇率差和双边银行(国外银行和国内银行)利息差。随后,大豆进口商们迅速将拿到的钱投入小额贷款和房地产等更有利可图的地方。
2016年,晨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其中超过六成来自于贸易业务,大豆贸易贡献了主要部分。
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提升了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关税,大豆进口市场发生变异,晨曦集团在大豆进口市场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目前主要的进口企业是中储粮、九三粮油、来宝农业等。
2018年上半年,信用持续收紧,P2P、民间融资持续爆雷,贸易融资支持不到年底。
汇率走势大变
邵仲毅此前也坦承,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做进口确实舒服,汇率变化使得大宗贸易赚钱很容易。通过银行融资平台,赚汇率和利润差,确实赚了不少钱。
从2014年3月3日开始,人民币开始大幅贬值,到4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从6.1462下降到6.2593,从5月底到10月30日,进入了又一轮升值周期。从2016年到2018年,人民币汇率进入了一个大震荡阶段。
2018年4月以来,人民币贬值呈现加速走势。
“融资豆”加杠杆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山东晨曦将其货币资金抵押给银行办理外汇贷款及信用证,其受限货币资金额中,银行承兑保证金10.77亿元,信用保证金12.94亿元,美元借款保证金27.70亿元,合计51.41亿元,占总资产的28.95%,占净资产的68.75%,占比高,受限资产余额大,该公司流动性风险不言而喻。
而随着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费用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造成其盈利能力下降。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上半年,山东晨曦毛利率分别为12.99%、12.00%、9.69%和7.65%,一路下滑。
资金链一直紧张,晨曦集团破产重组并不意外。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晨曦集团官网上,一篇发布于2017年3月的文章显示,邵仲毅曾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颇为无奈地表示:“2013年,银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团19亿元流动资金,使得企业一度面临非常艰难的境地。“,随后经过多方协调这一问题初步解决了。
晨曦事件,是打破刚兑的一次重要尝试。
政府已经救了邵仲毅一次,不想救第二次,药方是破产重整,估计很大的可能是资产易主。
2015年在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时表示,“睡不着觉,真的睡不着。”
睡不着的原因是,从2014年开始,企业资金不足,当时大豆进口出事。邵仲毅说,从2014年年中开始,银行陆续通过让其提前还款、贷款到期后减少放贷额度等方式,逐步减少了晨曦集团的贷款,与上一年度相比企业总贷款数量减少了1/3左右,银行高速“抽血”。
四个月左右的时间,邵仲毅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次由政府牵头,地方民营企业和银行等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有省里的会,市里的会,也有县里的会。
最终的结果是,晨曦暂时度过危机,进入地产、文旅行业,没有破产。当时开会的时候,银行、农发行、地方政府背了什么样的锅,不难想像。
晨曦资金一直很紧。此前,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采取诉讼等形式向晨曦集团追讨相关债务。
这一次,信用收紧,打破刚兑,即使在央行放水的情况下,也有N多的P2P平台、企业倒闭,说明,目前收紧信用被视作做实实体企业的一部分,就是要把部分高负债、常年经营出问题的企业挤出去,让债务和资产直接找到接盘人。
行业大转型,有一些企业会被淘汰出局,晨曦出局的意义在于,连晨曦都出局,何况其他企业?不要低估政府产业转型的决心。
从地方首富到破产,不到2年时间,不敢相信却又真实发生,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