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见多识广学院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作者: 0915的木子李 | 来源:发表于2017-04-06 23:16 被阅读0次

‌  还在大学时就一直想看这本书,但一直都没看,不过现在看来还应该要庆幸那时没有看,不然就我那时的性情,估计也静不下这个心来看,看了也没有什么感觉,从此就不再看,这样也许就会错过什么了。

‌断断续续用三天左右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不敢说有多大的感触,只是让我觉得其实人生也就这样,有一个懂你的人能相互扶持下去就是最大的幸运。

‌《我们仨》分为三部分,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以及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书一开篇就写了杨绛做了一个梦,梦里钱钟书忽然不见了,她想找他,但一直没有找到,于是急醒了,但钱钟书却睡得正酣,于是她就等他醒来,告诉他这个梦,还埋怨他怎么一声不响地撇下她自顾自的走了。然而他并没有为梦中的自己辩护,只是安慰,虽说是安慰,却也给够了安全感,以致后来在梦中不管怎么,只要能找到他,都能一起回家,于是他就叫她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在长达万里的梦里,虚幻而真实的写出了我们仨的生活,我们仨又是怎么走散的。

‌我们老了,有一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也觉得是特别美好。书中写到,我们两个人的早饭总是钟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考面包机考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等候汽车来接。人们都说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能看到你。看到你,不仅仅是看到你,还能切身体会到你对我的浓浓的爱意。看到这里不由得就让我想起了我的爸妈,他们现在的相处模式就很习惯。对,就是习惯。比如每次吃饭时爸爸总会为妈夹菜,边夹还会边说这是你喜欢吃的什么,这是你喜欢吃的什么。而妈每次也都会在爸需要的时候默默的支持,有时也许是一个眼神彼此都能明白什么意思。

‌时间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能把你和我变成我们,能把你,我,他变成我们仨。

‌一见钟情式的见面,给人太多美丽的遐想,但更为可贵的是在精神上的契合能转化成平常生活的点滴。(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这本书教会了我什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高龄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记述了他们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63年...

  • 2019-10-13《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读后感 读完《我们仨》,我从杨绛女士的视角体验他们的一家人的生活。钱钟书先生,博学、宽厚,不争,但也有像...

  • 有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叫“我们仨”

    杨绛先生的书《我们仨》读后感悟…~ 《我们仨》这本书在第一部分的内容里,我们走进了杨绛相继失去女儿和人生伴侣的那段...

  • 娓娓道来的水墨流年

    ———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在92岁时所著,最初设想,这本书由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钱瑗写父母,杨...

  • 走到人生边上

    之前刚刚发布了一篇有关杨绛先生作品《我们仨》的读后感,今天便来写她的另一本书--《走到人生边上》的读后感了。 “本...

  • 读杨绛先生《我们仨》有感

    今天是我加入简书日更的第一天,刚好借这个契机把《我们仨》的读后感记录下来。 第一次读《我们仨》是在高一,那时候我处...

  • 2018-12-28看书收尾

    2018的最后几天把基本没看完的书看完了,有三本《流浪地球》、《人类简史》和《我们仨》,简要记录一下读后感。 《流...

  • 不逛街的钱钟书

    ——《我们仨》读后感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这本书应该倒着读。不以为然。 杨先生慧慈。 人生走到尾声,曲终人散,大多...

  • 《我们仨》读后感

    想了好久这篇读后感名字,可是读书太少找不到好的词语。 《我们仨》周末两日时间读完,阅毕心中是痛?还是暖?就是不能平...

  • 再读《我们仨》之感

    最近再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记录点什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jc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