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在一所小学进入科室开始兼职行政,一步步从德育处干事,到德育处副主任,再到德育主任,最后是目前的教务主任。这一路走来,几乎学校的那点事除了后勤的那点事没有具体做过,其他的多多少少都有涉及。我不是想说自己经验丰富、混的风生水起、情商高等,我想表达的是经过这四年的观察,我渐渐发现我存在着一些特质是比较适合这些岗位的。
任劳任怨,几乎不参与决策,在执行中反思成长,找到最优解。很多人会说,这是没有主见的象征,我以为不是这样的,对于一件事,有时候我明知校领导决策有些欠妥,我也会照旧去执行,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学到或者说反思到很多东西。因为我始终认为,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肯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们的格局、气质、智商、情商等绝对是在我之上的,所以按照他们的决策执行想必也不会算盘皆错,或许活动中我们遇到问题,让解决问题更加优化,反而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近几日,开始招生,尽管文件上写着如果网络报名不成功,可以到学校现场去咨询登记等,我们领导刚开始坚决执先不登记,如果登记的话接下来会有一大批家长全部跑到学校来登记,从而不再进行网络登记。当我听到领导这样解答时,也会恍然大悟,这确实是一个方法。下午时,领导又说要开始登记,万一三天网络报名结束后,上级问我们现场登记了几人,我们是交不出来名单的。面对着“朝令夕改”的决策,我仍然坚决执行,因为不执行也得执行。这个过程中,仍然要对那些能网上报名的孩子,尽可能的都通过网上报名。
足够的耐心,能够放下架子的“虚心”。记得几年前去参与中考考务的工作,市局的一位老科长是带队,指挥我们几个考务工作,他之前也做过老师,他当时说了一句我至今难忘的话,他说:“老师就是自尊心太强,见不得别人说自己,不能挨吵,可能是因为自己每天面对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所以也就忍不得别人说自己。”确实是这样的,老师的自尊心都强,见不得别人说自己差,说自己不好,总是那个批评者,而不能是被批评者。没人鞭策,便不会成长。家庭是这样的,单位同样如此。回想,我们从小到大,父母是否吵过我们?我们做错事或者说没按照他们的心意去做,应该都会被吵。单位同样如此,我们想要成长,便要承受上级和老师对自己的“指指点点”,因为这就是我们下次做好这件事的关键。比如,上半年期末,我们进行了一二年级游考,一天结束后,我迅速进行了复盘总结,让老师们把意见说出来,提出来,便于下一次更好的组织。就有老师提到,下一次尽量统一工装,这样给家长一个学校教师整体形象比较好;也有老师提到了体育跳绳环节,教室太小;还有就是某个关卡负责人临时有事,没有及时补岗。这些问题的收集,相信下一次会让方案更加完善,会让活动的开展更加流程,也会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有时候,我在想,行政岗位到底为什么?平常这么累,加班是常事,我以为,最值得的时候就是为老师们做了实事以后,得到老师们的夸奖,赢得一个好口碑。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94752/d54371c2e03361f7.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94752/054bd645c3ea479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