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性动物,以上主要提到了人比较暗淡的方面,这里探讨下人性中比较温柔的一面,人际吸引。
当我们像朋友们询问,为什么对自己所熟识的人喜欢时,得到的答案大致如下:1 信仰与志趣相投;2 有能力,才干,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3 具备一些令人愉快的品质,诚实,善良,明理。 4 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不过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去确定具体的条件会导致相互吸引。
赞扬和帮助他人的效果
- 赞扬:尽管人们喜欢被赞扬,而且倾向于喜欢赞扬者,但是人们不喜欢被操纵,如果赞扬过于随意,只是为了迎合别人,那么这种赞扬会导致不那么收到环境。
- 帮助:提供帮助可以被视为奖赏,而且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为我们提供这类奖赏的人,但我们对于提供帮助的人并非一概喜欢。我们不喜欢接受那种希望从被帮助者哪里得到利益的人
加入你希望某个人喜欢自己,你就要努力去让他向你提供帮助,而不是去向他提供帮助。
假如我向某个人提供了帮助,我会为这种行为辩护,使自己相信这是一位有吸引力可爱的人,他值得这种帮助。面对为什么如此卖力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则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个人特征
一个人的特征对一个人受喜欢的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 能力:我们更喜欢有能力和有才干的人;但是能力超群的人会另我们不安,我们更喜欢哪种多少会犯点错的人。
- 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一个犯了错误的近乎完美的人,一个平庸人,一个犯了错误的平庸人。通过实验,发现出现过世的能力超群者被评价为更有吸引力。完美者位居第二,犯错的平庸人处于最后。 这种现象也叫做出丑效应。
- 外表:假如与人们约会,我们是否愿意再次一起外出,更看重什么特征呢?热情?奔放?聪明?富有同理心?外表? 结果是外表,明明外表是表面的东西,但是却有如此大的作用。
相似与吸引
我们更喜欢那些与我们看法一致的人,为什么呢?
- 对我们而言,我们认为那些与我们呢看法一致的人往往是聪明,有见解的人,也给我们的看法提供一种社会印证。他们使我们感到自己是正确的。
- 另外我们喜欢某个人时,我们也会假定这个人的看法一定与我们累死。
尊重的获得与丧失
得失理论:设计一个实验,有四种条件
- 肯定:实验者获得的一系列评价都是高度肯定的。
- 否定:获得一系列高度否定的评价
- 获得:首先获得的是否定的评价,然后逐渐变的肯定,最后达到肯定条件的程度
- 丧失:最初几次是肯定的,但是逐渐变的否定,直到否定条件的程度。
最后的结果:逐渐获得肯定评价对喜欢的程度,比完全正性的评价要大。丧失正性评价则影响最大。
完全被爱政府的恨,会转化为爱,因而这种爱比先前没有经由恨而获得的爱,更为深刻。
交换关系:人们关心的是要达到某种程度的公正,即分配要公平,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出现了不平衡,双方都不快乐。
共有关系:双方不去计较,自动的满足对方的需要,自己需要时也容易获得同样的关系。
假如说是交换关系,在有奖赏的情况下我们更愿意去帮助,如果是公有关系,我们认为他需要帮助时就会去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