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正名

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正名

作者: 刘绍发 | 来源:发表于2022-06-27 18:41 被阅读0次

释家讲“一而二,二而一”,什么意思?

我理解,所谓的“一”是本质,是“道”,是康德哲学里所说的“无条件者”,叔本华所说的“意志”_“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是形态,代表现象,是康德和叔本华所说的表象。“二”皆有其一,一因“二”而现。

比如一池水,可方可圆,可清可浊,形态各异,但终为水,非金非石。但我们认知为水,并不代表它不可以方池、圆池、清水、浊水。它的形态并不妨碍它的本质,反而有可能丰富了它的本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都有一个自己所说的“一”。儒家所说的"理”、“性”、"心”、“太极"(具体理、性、心的分歧不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心即理”、“心即性”;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故复归于一,强名为道”;释家的“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与之相对的是“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中国儒家文化,重视有为,但也讲究“无心的有为”,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讲究“心若明镜,物来则应,事过不留”、“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情顺万物而无情”。

中国道家思想,讲究“无为”、“随其自然”,讲究“无心而为,不存心积极有为”,说“为无为而无不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莫若以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中国禅宗讲究“明心见性”,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向具足,何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总之,儒释道都讲一个本质的东西,而且主体与客体不分开讲,“体用一源”,体用不分家。精神与物质、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没有分门别类、专门的分述。而这与西方哲学有根本的不同,所以,中国近代大家,喜欢把康德、叔本华、尼采哲学与中国传统结合起来,比较、对照着来讲,因为他们恰恰是分开来论述的代表,或专门论述这个“一”_自由意志的(尼采)。

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很少能理解中国文化,甚至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在他们看来,中国重视的人生与实践的哲学,那不是真正的哲学,以为真正的哲学是思辩的哲学,是讲究逻辑的,殊不知其实就西方“哲学”概念的起源来讲,所谓的“哲学”,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追求”,并不分什么纯思辩与巡逻推理。

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是实践的人生智慧,毕竟,所有的知识,包括哲学,都是围绕“人”、“人生、社会”以及与人生活其中、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宇宙”而引发和展开的,最后也必须回归到“人”身上,才有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说到了点子上,这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上世纪能被中国先辈注意,广为接受、传播,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不是偶然的。

西方主流哲学,把理性与感性、灵与肉、精神与物质分开了讲,把“身体与肉体”交给社会、国家,把“心与灵魂”交给上帝与自己,有其好处,促进了自然科学与法治的发展与进步,这在物质不丰盈、思想尚为落后的时代,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这种分割、分裂,在物质高度发展、精神却未必充实、思想越趋成熟的现代社会,负作用也越趋明显,到了灵与肉、精神与物质“二而一”的时候了,否则,人类何去何从,会陷入迷茫!对此,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先见性之明,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明确表示“没有科学的宗教是跛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因此,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 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但现在为什么有一些不那么伟大的专家学者,却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口攻笔伐呢?甚至完全极尽诋毁之能态呢?而且言之凿凿?

这只能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太过完美,与过去二千多年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与那时的人民甚至包括今天的大多数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素质相比,太过超前,超前得使人们几乎难以完全理解其精神实质与吸收其精髓,当然也就更谈不上运用与实践了。

所以,过去,中国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因为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生活所迫,只能先追求"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加上封建君主专制的歪解、擅改,中国儒家思想文化被糟蹋得面目全非,徒有其表,老百姓也因生活原因,截章截义,最后致使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流于世俗的“乡愿”文化,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乱象、怪象丛生,而导致这一切现象的原因,又归咎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头上!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就此莫名其妙地成了“冤大头”。

说它冤,是真冤;说它不冤,也真不冤_太完美、太超前。

但在物质相对充盈、精神却比较空虚、而整体思想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却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大有可为的时代_因为,现在的这个时代,才真正的配得上它的思想,它才不致显得太过超前!

所以,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龙的传人,现在正是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发挥它应用的价值的时候了!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文化定力,不能因为一些浅薄学者的批评、批判(当然,批评的人的用意是好的,这可以让我们改进后,更好的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欢迎批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包括文化汉奸)的诋毁、攻击,而自毁长城!

我们应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关文章

  • 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正名

    释家讲“一而二,二而一”,什么意思? 我理解,所谓的“一”是本质,是“道”,是康德哲学里所说的“无条件者”,叔本华...

  •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强调“仁”。仁政的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优秀基因。 ...

  • 圣人思想的经济学打开方式

    圣人思想自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因,成为圣人也是很多文人志士梦寐以求的功业,这一思想即便在清朝末年...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本土高僧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解决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问题,采取折中的方式使得佛教与儒家文化在更高层面走向一...

  • 中国人信仰的儒家底色

    中国人的信仰以儒学又称儒教或儒家为主干,以佛教和道教为俩翼。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儒释道三家。儒家文化可以用4...

  • 众网友谈儒家文化的最大短板和缺欠!(上)

    前文链接:儒家文化最大的短板和缺欠是什么? 写在前面的话: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滋养了我们的生命和...

  • 中华传统文化之儒家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从儒家文化开始到其他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先从儒家文化开始,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 六经注我-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华经典(家国天下)

    让我们正式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吧。说到中国传统文化或是儒家文化,我想很多人马上就会联系到一个词:“四书五经”...

  • 名正言顺

    3月30日,阴。 阅读书目:《正名:中国人的逻辑》。 作者:翟玉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在书中展现出了对中国名...

  • 为中国大妈正名

    今天陪一些西北,主要是陕北,甘肃,山西,河南这个地区的大叔,阿姨,大爷,神仙姐姐,月老大爷,圣诞老人大爷,去香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正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hro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