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过去的有线电视比现在的网络电视好看的多。虽然屏幕主页功能有限,遥控器也只有音量和调台这四个按键被磨得发黑发亮,但并不妨碍我们每天都想抱着电视看个不停。我们除了用它获取未来几日的天气预报,还可以在上面收听别人点播的音乐,也会准时守候各大卫视的娱乐播报。这些都是我们热衷于做的事。
后来某一天,我发现一个本地的娱乐频道竟在播放走秀节目,还全都是国际知名品牌。我觉得好看极了。一个一个超模穿着设计感十足的衣服向我走来,我仿佛坐在走秀现场,每一帧都为之震撼。更奇怪的是,每次看完一期走秀节目,我晚上就不敢闭眼,一闭眼满脑子都是那些径直向我走来的模特和我从未看过的衣服。那些衣服都是我自己想象出来的,每一件都仿佛出自大师之手,而且根本不需要迟疑,那些衣服就一件一件不停地向我走来。我仿佛是个天才!
从那时起,我就不敢向别人透露我的隐藏技能,因为我也不确定这样的大脑行为是否只是正常反应,而且很多人都会这样。也是从那时起,我梦想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甚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偷偷查找过服装设计学院。当然,这件事简直是异想天开。我一开始就走的文理路线,画的最多的只有圆形和三角形,没有专业绘画的基础,更别说服装设计学院的字眼在选填志愿的参考书上根本找不到。这件事就只有作罢。
上了大学,我也没机会看电视了。只是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让我们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梦想,我非常自豪地说出了这个梦想。那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梦想,一般不会想起来。
我这一代,刚好迎上网购的浪潮。第一个“双十一”、“双十二”都有我的参与。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笔记本电脑更好用。因为没什么钱,我每天都要翻看无数次网购网页来选款,服饰就一款一款地从眼前滑过,眼睛累到爆炸。到了晚上,一闭眼竟也出现了和之前看秀一样的情景,而且还有意外的收获———除了衣服,我还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饰品、包包。我便知道自己依然还是当年那个创意天才。这个二次发现让我感到格外兴奋,我开始有意训练自己,每天都要翻看很多服饰,晚上就打开自己的服饰秀,有时候甚至都应接不暇了。
只可惜,这些灵感画面稍瞬即逝,我又不能把它们画出来。所以我总是在想,要是人类可以在脑子里装上一个照相机就好了,一旦灵感闪现就自动记录,那我岂不是就可以成为一个天才设计师了。
其实,我高中就有试过画设计图。买了一两本速写本,不想做题的时候就拿着铅笔画。那时候信息闭塞,我根本不知道怎么画,就胡乱地画写简笔画,画出来的裙子没有任何美感。我对自己非常失望,但我更愿意相信不是我没有灵感,只是因为不会画画才会如此。到了前几年,我才突然想到为何不找些教学视频学下服装设计。看了几个视频才知道服装设计并不容易,每个线条都有讲究,当然除了画还要能做出来。而且,近些年设计师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设计,探索出了很多科技概念的服装,用料上也出奇出新。然而,几个线条就把我难倒了。看来这个梦想还是趁早放弃好了。只是如果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某一天真的制造出灵感照相机,那我一定把自己的灵感贡献出来。
为什么会有美术细胞?其实,我小时候第一次接触真正的画画,是在小学二年级学校举办的美术比赛。那时候,我好像不会画画,也不喜欢画画。但是每个人都必须得参加,所以后来成了我妈帮我画了一幅水彩的“牵牛花图”。看着那副画贴在优秀展示墙上,我竟开始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可能是出于弥补自己的“作假”行为,我照着那副画自己也画了一遍,竟能画得一模一样。孩子真的很神奇,只要受到启蒙就能发掘出某些能力。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把杂志上的名作剪下来收藏,那大概是我对艺术最初的敬畏。后来,我周末总喜欢坐在阳台上,拿着速写本看着斜对面的二层楼房,把那一隅的空间画出来。每次看都差不多,但我就喜欢画那个墙角、老式的阳台、矗立的天线、长着野草的楼顶和几朵飘着的云彩,好像非要从平平无奇的生活中参悟出什么诀窍来一样。
因为不会画,所以我更喜欢乱涂乱画。总是在书角空白处、白纸上画那些没人看懂的线条。我是从那时候起知道“心流”这个词的,让笔端随心而动,而不是由大脑驱使。这和我后来写散文的风格如出一辙,都属于抽象意识流派。可能现代艺术最本质的意义便是随心而动吧。值得一提的是,我自己画了一个同学记录册,根据对每位同学的印象画了专属于他们每个人的特殊的记号。
只是,我已经很久没有提起画笔了,只能远远地看着记忆深处的那个我,像一个怎么也看不够画不够的画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