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桥上走张飞

作者: 学上嘉双 | 来源:发表于2020-10-12 22:46 被阅读0次

    张飞在长坂桥上干了些什么?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知道。但《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尊刘抑曹”,同时又是文学作品,里面的内容难免有夸张的嫌疑。究竟张飞在长坂桥上干了些什么,我们只有通过陈寿的《三国志•张飞传》来作旁证。

    翻开《三国志•张飞传》,有这样一段文字:“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坂。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演义》说,这是张飞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计谋。在呵退曹兵之前,专门叫士兵在林中把干树枝绑在马尾上来回奔跑,让四周腾起烟尘,远远望去,好像有许多兵马在移动。曹兵快到时,张飞立马桥上,曹兵怕中埋伏,不敢向前。曹操到时,看见张飞后面林中有烟尘,也犹豫起来。哪知张飞大吼一声,居然把曹操身边的夏侯偏将吓得肝胆俱裂,掉于马下。由此队伍引起骚动,不得不向后退。

    《三国演义》把张飞使用疑兵计写得绘声绘色。而实际是怎么回事呢?根据《三国志•张飞传》的记载,可以看出,那是迫不得已时,打了一次心理战。那时还没有“心理战”这个词,但是心理战却已经开始了。孙子在他的兵书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把攻取敌方的心理放在首位,可见心理战的运用在孙子时代就开始了,这比张飞时代要早得多。

    “心理战”这个词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运用得炉火纯青。可在中国,孙子时代,就已经把攻心战术作为主要手段,这比欧洲那些城堡国家不知要早多少年。心理战实际就是欺瞒对方侥幸一试,这其实是一种军事冒险。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这是一个“险招”。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遇到这种情形,在关键时候被逼无奈,就只好“赌”一下了。在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几率中,有可能获得成功。这虽然是一种冒险,但这是没办法的。在什么希望都没有时,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万一”上。如果运气好,就可能成功。历史的情形,张飞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身在和平环境中的人,可能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在演义里看见的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那是经过作家精心包装的,目的是要我们看了后,去体会、了解作者的爱憎。这就与实际相差甚远,所以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真实的情况是,战争一旦打响,那就得想尽各种办法去制裁对方,使其失去主动权,最后再消灭之。所以作为身经百战的张飞,在危急时候是肯定会想出一些办法的。

    好在曹操也是一个军事高手,吃诸葛亮的亏已经不是第一次,而且在早年他亲眼见过张飞和刘备、关羽“三英战吕布”,知道张飞的厉害,所以他停下来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诸葛亮是不会轻易让张飞站在那里,这里面一定有文章。哪知这一犹豫,却给了张飞一线生机。这样看来,战争中打心理战是必需的。为了迷惑对方而取胜,“打肿脸充胖子”也是可以选择的。

    当然,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讲条件的。条件成熟,成功的把握性就大,条件不成熟,就只能失败。战争中用心理战,要看对手是谁。《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张飞遇到的不是曹操,而是一个不动脑筋的蛮帅,像孟获之类,那他的大吼一声就完全没用。他不仅在长坂桥上要白站,还得丢下自己的性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坂桥上走张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bu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