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影响,全国甚至全球的学生开始了线上课程,从学生到老师再到家长,整个生活和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对于小学生,年龄原因,她们还需要对上网技术进行熟悉和研究,加上孩子的自制力比较弱,网课效果不言而喻。
作为老师,我能明显感受到学生线上和线下课的区别,能感受到线上课堂上学生的自我放松,体会到家长的焦虑和无奈,也从他人身上觉察到网课给我们的触动和改变。
当很多人在抱怨网课效果不太好的时候,我心里一直的想法是“为什么效果不太好?如果能够保证效果?我该应该怎么去做?”当自己真正去思考这些问题时,会发现作为老师的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做提升。
(1)上课时,关注孩子们的每个眼神、每个动作甚至是每句话。
昨天晚上红老师在家人群中的分享里,提到教师是情绪劳动者,我们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加油的肢体动作,都会给孩子带来触动,让她们感受到被鼓励。当孩子们真的能够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和被鼓励时,她们内心的力量是坚定的,她们是开心的。从心底里,她们就会有一种意识“老师在关注着我”,带着这份被关注的感受去听课,她们会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于上课内容,尽可能少得被周围小事情干扰。
记得有次上网课时,让学生回答问题,我叫了好几次都没有应答,我抑制住自己生气的情绪,说“…能听到老师讲话吗?有需要老师帮忙一起解决的问题吗?”可能学生感受到我是在真正关注他,断断续续发出声音说“老师,我这次没带书。”我说“没带书啊,我把电子文档发给你,感谢你的坦诚,如果下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咱们提前沟通,好不好?”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事情,从孩子的不说话中我觉察到应该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孩子设定安全的表达环境然后主动提供帮助。
(2)真诚给与学生反馈,塑造学生行为。
“你好棒啊!你真厉害!你是我的骄傲!”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赞美和鼓励,学生们听到这些赞美会高兴吗?当然会。有没有更好的鼓励方法去塑造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们可以越走越远呢?
有一位学生,平常上课特别积极,然而有一点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是:不在群里做朗读。想过很多方法效果甚微。有一次我和她聊天“咱们的语音作业建议学生每周3—4次,你自己给自己制定个目标,读几次呢?”她答应说“3—4次”,接下来一周我刻意观察她,整周出现了1次,上课时,我直接说“这次我需要表扬…,为什么呢?我在群里看到她的语音作业了,这是一个突破,说明她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尊重自己的承诺开始了群里的朗读作业。可能是你平常作业多或者其他原因,还差2次没有读完,我相信你下周可以完成哦!”然后我就开始了正常上课,第二周,果不其然,这位学生完成了3次语音朗读。
在这次鼓励中,我告诉了她表扬她的原因---遵守承诺,对自己有要求。同时给与她足够的期望,无形中给了她一种信念:这样做可以赢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对孩子的行为有了一定的指引和方向。
(3) 尊重孩子,让她们有选择权。
孩子长大的信号之一“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即使隔着网络,当他感受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时,就会有种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内心就会感受到无形的喜悦,带着这种喜悦上课,学习效果就会好很多。
在上课时,如果我察觉到孩子的情绪有波动时,就会问他们“现在有10分钟预留时间,你们是想休息一会呢还是继续上课呢?”虽然我们心里知道他们的答案,然而这个答案让她们自己做选择,就会给他们一种信号“你们是大孩子了,在很多事情上可以做选择了。我尊重你们自己的选择。”
逻辑使人思考,情感驱人行动。当学生们从内心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就会给他们注入更多的力量和信念。带着这种信念,不管线上还是线下课程,都会让她们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